易筋经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摘要:武术功法运动是武术的运动形式之一,桩功是内家拳功法运动的一种,它和众多的功法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简述传统内家拳桩功和武术功法的涵义、内容、形式、分类及桩功和功法的内在联系等。

在内家拳的修练中,桩功也叫桩法、站桩、桩势、桩步等,其名虽异,实则同一概念。即通过肢体保持某一特定的姿势静止不动,精神内敛,调节意、气、神,从而使腿力充沛,站立稳固,犹如桩之栽于地中,故名之桩功。桩功因武术拳种流派的不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同。

内功心法

站桩的根本作用

内家拳的基本功,广义上的桩功包括动桩和静桩,动桩包括一般的武术套路练习和单式反复练习,而静桩亦称站桩功,现在所说的桩功,一般皆指静桩。站桩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传武实战中,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自己稳吗?还能从容地进退、自如地防守反击吗?而站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中西方训练差异

中国传武历来重视桩功训练,而西方则不然。由于当今传媒的进步发展和西方武技的极力商业化的推广,使许多国人所能了解的西方拳技,有时要比了解本国武术还多,人们发现它和打架何其相似。于是总结:还是人家的实用。随着体育商业化的加剧,一代又一代拳王被全世界鼓噪渲染,使相当多的国人感到中国功夫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事实上,这是认识上的偏差。西洋拳术以打空位为主,靠绝对力量(个别案例)、高爆发力、高速度、高密度的拳法、步法组合,假动作等,寻找空隙而击。接触少、善游斗、尽量不搂抱、没有擒摔。因此,步法灵活、极好的个人身体素质等往往是取胜的重要条件,所以不练桩功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中国武术以控制打法为主,讲究削即打、打即削、攻防结合、削打合一,总是考虑在限制对手的防守和进攻时来发招攻击。这样,势必使撑、扭、抱、按、带、拉、缠、裹、夹、挑、抓等技法频繁使用,从而给自己身体加上了额外负担。

这个负担又是不断变化的,随时牵动着重心的转移,破坏着防守,威胁着平衡。因此,只有脚下生根、间架稳固才不至受制于人,才能将技术发挥出来。故而,有了训练桩功以提升身体重心稳定性的必要。

武当混元桩功

而武当内家桩功不仅利于实战中身体重心稳定的需要,其显著的养生效果也是众所周知的。比如三丰派的浑元桩功,其分动静两部分,动则调理呼吸,运动气血,活动筋骨,修炼内外六合,是太极拳的缩身,静则修炼人生三宝精气神,培养能量,运行周天,为无极修炼功法——是修炼太极拳内在功夫的重要部分。

内家拳各派桩功

形意拳中有浑圆桩、三体式桩,尤以三体式桩为经典;太极拳中有无极桩、混元桩、开台桩、缠绕桩、滚球桩等,又以混元桩练习为主;八卦掌中有定式八桩、动式八桩、形神八桩、下沉桩、行桩,而以动式八桩和行桩为主。它们由于内容的不同,习练的形式也各种各样,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三七步等再加上不同的上肢姿势,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桩功练习。

桩功若从习练的形式分,可将其分为静功和动功,动和静都是相对而言的,静态的桩功是外静而内动,动态的桩功是外动而内静。在健身、养生、治病的角度把桩功分为站式桩功、坐式桩功和卧式桩功。这些功法通过意气的调节,来达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外相合,肌肉若一的整体内劲的发放。

延伸:武术功法精讲

武术功法就是为提高武术技击和养生所需培养出的专门能力如,奔走、跳跃、击打、灵敏、软硬、内外、视听,感知度。在这些能力的提高和习练过程中,各自又有多种不同的习练内容和运动形式,在康戈武先生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将各类功法总结分为五类,即柔功、内功,硬功、轻功、感知功。

内功心法

柔功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舒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胸背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功。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内功练习,是各类武术功法锻炼的基础。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通过武术内功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强、内外合一以及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