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官网

丹道实修之胎息经


呼吸之法,人人都会。

至简至易,至玄至妙!

如果习练正确,便有不可思议之神效!

此文将呼吸吐纳之法,由浅入深,逐至胎息坐忘,乃至悟道成真,做了详细讲解。

若有修者,依此而修,可疗疾,可延寿,可长生久视!

胎息经

《呼吸之法》

在道家,称之为吐纳功夫。

在佛门,称之为安那般那。

其要义,不过是借呼吸之法,而成真道。

修者切不可借法而迷于法,执法而不悟!

道人所释,共五种境界,读者可依次第修证!一,念息。

二,随息。

三,止息。

四,胎息(无息)。

五,忘息。

重点开示:

呼吸之道,贵在自然!

用意念太紧,则执!

用意念太松,则散!

下手之时,静心松身!

平心静气,放松形骸!

松之又松,而后行入!

一:念息《息念合一》

初修者,必须将心念,完全专注于呼吸之上,

一呼一吸间,使呼不离念,吸也不离念。

如此念念不离,一门心思专注于呼吸的状态,称为《念息》!

初学之时,往往心猿意马,做不到息念合一。

念着念着,自己的思想就开始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了,那么就不能算《念息》。

如果经常发生这种念头游离的情况,就要警醒自己,时刻关照,把游离之念头拉回来。

离了拉回来,再离再拉,渐渐便至不离!

那么《念息》功夫就成了!

此处请注意:

《念息》:

是指将心念安住于呼吸之上。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而不是要你数一,二,三,四。

所谓,置心一处,无事不办!

道人颂曰:

万念归一念,一念返虚空,

佛曰性随顺,道曰法自然!

你要是一边观呼吸,一边数一二三四,那就是一心多用,那就是头上按牛头,羊头,马头,狗头了!

不免背道求道,离经叛道,无有是处!

二:随息《心息相随》

修者通过《念息》的锻炼,自然而然,杂想妄念逐渐变少,心地归于宁静,意念强度便会越来越弱,呼吸也会变得越缓越慢!

突有一日,心念忽而一忘,猛的又变清明,精神一震,杂念不生,却了了分明。

修者心念,自然而然随着呼吸节拍,跟随于呼吸之间。

此时,便是《随息》!

《随息》与《念息》的区别在哪呢?

《念息》~是我们主观地用念头意识,去专注于一呼一吸上。

《随息》~则是我们的念头意识,自然而然地跟随在呼吸上。

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所谓熟能生巧,习惯成自然,

初时有为,后时自然。

一呼一吸之间,夺天地之造化!

所言造化者?

天地之根,玄牝之门!归根曰静,静极则化!

化则阳生,采药过关!直达髓海,混然忘我!

这种呼吸上的变化,就是玄的体现!

玄之又玄,变化又变化,是为众妙之门!

道人开示:

达到随息,人心归静。静极阳生,采炼过关。抽坎添离,真意自生。通过采炼,更上一层!

三:止息《呼吸倒回》

修者通过采炼之后,于混然忘我,杳杳冥冥,乃暗合于杳冥天地虚无之际。

呼吸突然一顿,便吸不进空气,憋气的特别难受。

许多人,往往因为憋气难受,而放弃继续修下去。

止息在修炼吐纳中也是最难过的一关。

所谓凡息止,真息生!

跨过了这一步,才能进入胎息(无息)的境界。

但是许多人,因为害怕自己被憋死,都被挡在了这里。

止息到极处,便会出现鼻抽身涌,全身震动的现象。

此时下丹田神阙内,便有真气自生,继而周流六虚,冲和气透,通达全身之验!

什么是归根复命?

《静曰归根,气生复命》

《胎息经》中如是讲,

神去离形谓之死,气入身来谓之生。

这就是《炼精化气》,气入身来的现象。

身体本质从此发生转变。

此后,呼吸育清,变得非常开阔,完全没有了胸闷压抑之感!

新病不造,宿疾普消,神清气爽,如沐春风!

道人《真阳诀》

真阳充盈暖四肢,身松体和常安泰。

新病不造消宿疾,四季沐浴常似醉。

四:胎息《似有若无》

修者,若能通达此境,此后的呼吸,似乎完全停止了一般。

既没有呼的感觉,又没有吸的感觉。

完全如胎儿之息,不出不入,全身冲气温涨之感,温温阳阳,如沐温水之中。

《神住气住,神气相注》

修者身心不动,突然浑身一震,感觉自身被大地磁场定住,《如磁吸铁》一般。

丹经曰:

身不动,精固。

心不动,气定。

意不动,神凝。

身心寂不动,感而遂通神,三家相见凝圣胎!

自然进入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的境界!

似有《因为你能感觉》!

若无《呼吸没有一般》!

道人颂曰:

脱胎迥尘易根基,一觉独灵耀太虚。

世人若识此真机,便是守一抱元时!

这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炼气化神》!

五:忘息《圣人之息》

修者抱神毕,再上一层。

便是最上的境界《坐忘》之境了!

坐忘悟道,如要悟道,必先坐忘!

若能坐忘,必然得道!

何为坐忘?

道家谓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此便是《炼神还虚》!

虚者,无之极也!

此时,修者自我

完全没有了呼吸的感知。

完全没有了身体的感知。

完全没有了心念的感知!

完全没有了意识的感知!

胎息经

《心经》讲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太上以心无心,以身无身,乃虚心而实性,无身而有神,以神性共聚,乃为圣道之质也。

修者此时,必须心无挂碍,空空如虚,但有一丝牵挂,都难以坐忘悟道!

《玉枢宝经》天尊言:道者,

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

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

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

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

能知微则慧光生,

能知谨则圣智全,

能知止则泰定安,

泰定安则圣智全,

圣智全则慧光生,

慧光生则与道为一,是名真忘。

唯其

忘而不忘,忘无可忘,无可忘者,即是至道。

道在天地,天地不知,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道人释《圣人之息以踵》!

踵者,随也!

随道,随自然!

不是随(脚后跟),真不知这些人咋想出来的?

圣人无为,故,息也无为!

无为者,即是自然!

修者,通过坐忘,达到无为真道之境!

应物之时,呼吸自然育清!

睡眠之时,呼吸自然相忘!

疲惫之时,呼吸自然息住!

息息之间,呼吸自然运用!

圣人不造诸恶,故横祸远离!

圣人不耗精神,故疾病不生!

圣人不离大道,故长生久视!

此便是《炼虚合道》之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