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太极拳精华揭密


  太极拳精华揭密,杨式太极七诀

  近来我发现有些网友对杨式太极功法理论还是很了解,为便于大家了解杨式太极,现在把杨式太极老谱中的太极七诀介绍一下,和大家一起研究。

太极

  一、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能拨千斤动。

  手脚齐进竖找横,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

  唯有当中是实点,还要围绕环边行;

  十字交点一错位,四两千斤亦可乘;

  掌中乱环横竖找,乱环法术在于通。

  二、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里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三、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四、五字经诀

  披从侧方入,闪展全无空。

  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

  歉含力蓄使,粘沾不离宗。

  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

  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

  软非用拙力,掤臂要园撑。

  搂进园活力,摧坚戳敌峰。

  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

  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

  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五、八字法诀

  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

  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惊弹走螺旋。

  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六、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掤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脚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

  七、十三字行功诀

  掤手两臂要园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势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来势凶猛挒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相关名词解释:

  十三字: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三前:手前、足前、眼前

  七星:肩肘膝胯头手足七个出击点

  一、“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

  这句话其实是说杨式太极拳的运用,以圈环方式为变化的基础。乱环是表示杨式太极拳没有固定的圈环方式,例如在手法上有高低、进退、出入、攻守都走圈形,而圈是变化的,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和有形圈与无形圈的区别,并且又分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无形克有形。什么是无形的圈?就是在出手动作中,随时都在螺旋力量的范围之内,这和螺旋力量要成为动作中的习惯力量,所以虽然用手直入直出,但是只要接触对方的某部,便显示出直进是由螺旋力在推动的。由于这种螺旋力的主导作用,就能随着对方的来手上下进退,并能在顺随之中相机地发挥螺旋力以入手克敌。

  值得说明的是,杨式太极和陈式太极在这方面的理解有巨大差别,陈式直接把螺旋体现在动作外形上,并称为缠丝劲,使陈式太极看起来象是拧麻花;杨式则认为走圈主要体现在意念上,就是缠意念圈,比如我以前介绍的体外气散扩散松身发劲引劲法,就是典型的缠意念圈,其中至少有一个纵向圈和一个横向圈,一般要求练出“米”字形纵向圈和肩、腰、跨三道横向圈,以此练习太极劲力。但是这是比较高级的方法,只有具有相当杨式太极基础的人才能如此运用。因此,杨式太极虽然主张缠意念圈,但并不是完全不把各种圈体现在外形上,初学者还是要在还形上走圈的。

  但杨式太极在外形上走圈与陈式明显不同,走的是劲路圈,而不是身体和四肢的拧转。大家在盘架子时就可以注意到,杨式太极中,许多式子里面,身体和四肢的运作轨迹一般是C形(这种轨迹最多)、其次是S形(其实是两个C形组合在一起),最后是圆形,这就是运作路线上的走圈。注意到这点后,你再注意观察,其实每个关节都在走圈,形成全身上下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环,这是杨式太杨的初级乱环。为什么是初级的呢,因为它还在外形上表现出来,功深者只走纯正的意念乱环。如果你是个初学者,而你盘架子时有那个关节不走圈,就说明你的架子有问题。

  杨式太杨从运动路线上走圈,要发挥冷、暴、脆、弹的劲力,最好是用轻松、柔和、均速的用劲方式,运动到终点,意识出于体外,以形追意,自然会在c形路线的终点10CM距离上暴发出强大的劲力,这就是杨式太极抽丝劲的本质。当功夫加深时,就可以放弃外形上的走圈,纯走意念上的圈,从外形上退圈了。但要做到这走很难,进圈容易退圈难啊。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此句说明将对方诱入我的无形圈内,对方失去了主体力量,受我乱环螺旋力量牵制以后,即可随时达到得心应手的机会。而且,这时只要以四两的劲,即可发动对方的千斤之力。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并非纯四两来拨真千斤。拳诀说“练成千斤力,只费四两功”。是说要有千斤的收获,只用四两的力量达到成功。例如对方以全身整力如同千斤之势来袭我时,因我用圈环法,滑走来力,使他失去重心,就可以用四两之力拨动千斤之势,达到制敌之目的。倘若四两的力量不成功时,尚有似千斤之力在后接应周旋,也并非以纯四两敌真千斤的说法。

  杨式太极和陈式太极对这话的理解也有明显的差别,陈式太极强调以四肢和身体的拧转,配合一定的技法使敌人反关节,使敌人处于背势,这也造成了陈式太极擒拿摔跤厉害,但单用劲路发人不远的特点。杨式太极初级阶级从运动路线上走圈,也有非常多的擒拿技法,但是擒拿不是杨式太极的主流,杨式太极的主流是散打技击,杨式太极推手中之所以强调发人要远,就是如果一旦练成这种劲力,在散打时变发放为打击,就以可以对敌人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力量,受敌人受伤。但练杨式太极的人,理解这话,却要从初级和高级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杨式太极的初级层面,就是用身体和四肢走C形运路线,使身体产生棚、捋、挤、按、采、例、肘、靠等劲路,化解掉对手进攻的力量,往往要求是从对手劲路的切线接手,从切线起就走C形,引偏对方的力量,使对手打不到自已即可,不允许使用一点多余的力量。实际上在放松的情况下,引偏对手的劲路真的很容易,自已真的不用太大的劲,就是杨式太极初级层面的四两千斤着。因此,初级者对敌,用的是“化、引、拿、发”四字。

  在杨式太极的高级层面,使用者用的是纯意念圈,身体和四肢的运动已经看来出多少C形、S形和圆形,他们主要是用通过无数意念圈的练习,使身体的意识无限向外扩长,最后达到全身透空的境界,只要转动意念圈,身体就会产生强大的劲力。高级者对敌,先是意念上和敌人的劲力完全融为一体,敌就是我,我就是敌,听劲非常空灵,使敌人的劲力完全消失在无数纯意念的乱环圈中,然后又通过纯意念的乱环圈找到落点和发点,轻轻松松把敌人发放出去。因此高级者对敌,用的是“敷、盖、对、吞”四个字。太极拳精华揭密。

  手脚齐到横坚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这句说明在用乱环时发出整力的方法,按发力可以分全部力与局部力,全部力是把全身整力发出去,局部力是四肢单发的力量。要想发全身整力必定手脚齐到才可以。拳诀上说:手到脚也到,打人如蒿草。手到脚不到,打上不得妙。就是说要发全力冲击对方,需要手脚齐到,才可奏大效。横竖找:是找对方的横侧方,来进我的坚正方,就是向对方横侧进击,可以使对方失去重心,而不得守其中心。在我用乱环时,虽然对方陷入我的圈环内,但必须向对方的横线处发击,用我正直线的力量,再加上手脚齐到的方法,才可以以小力胜大力,着法才不致于落空。

  不过在这话的理解上,陈式太极和杨式太极的理解也有不小的差别,陈式太极的理解是丹田内转,以腰为轴,全身上下无处不拧转,全身上下无处不麻花,全身上下无处不缠丝劲。杨式太极则要求在意念上空腰,完全忘记腰的存在,以梢节(一般是手指,也可以是其它部位)松开的意念为引领,从脚、腿、跨、腰、肩、肘、腕一路松到手指之上,使全身上下无处不松,使全身上下完整一气。现在单位开会,其他的以后再说。

  好,说到这里,这要提到杨式太极中的节节贯穿概念。杨式太极理论是这样形容节节贯穿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提到节节贯穿的这个概念,许多人的理解都会走偏,把其根在脚理解成立以脚蹬地发力,把发于腿理解成为用大小腿发力,把主宰于腰理解成为用腰扭转发力,把形于手指理解成为用手指发力,以力的一节节一往上传,就是节节贯穿。其实,要理解节节贯穿,首先要做到节节分家,节节分家主是松开每个关节的意思,从而使每个关节更加灵活和灵敏。注意,是松开,不是松软。杨式太极老谱中说过“节节贯穿皆是意”,意思就是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都是松开的意念,不是指力量。是在意识深处从脚底开始松开,一直松开到手指(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松开,从手指松开到脚底),松开的感觉的相邻关节之间传递。这样一路松开到手指,全身自然能够协调一致,冷、暴、炸、弹的内劲自然就能通出。为什么用通出,因为发如有一处不松开,内劲就不通,更无法放出体外。

  说完节节贯穿和节节分家后,“手脚齐到横坚找”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了,就是在散手和推手中与对手接手后,外形上走C形,以两梢节(手指和脚底,如果反向松开,脚底也可以从根节变成梢节)领意向横向、纵向两个方向引导对手的劲路,在听劲的同时查找对手劲路的弱点,找到弱点以后立即进攻发放。

  “掌中乱环落不空”则是比“手脚齐到横坚找”更高级的功夫,手脚齐到横坚找是对初级杨式太级的要求,但杨式太极练到高级阶段,可以本能运用各种意念圈后,往往主要横圈和主要纵圈的交会十字点就会成为问星,问星就是意念上内劲攻击的目标,当功夫加深时,杨式太极甚至连大型的意念圈都可以不用,直接把问星意念定位和变动体现在手掌上。高级杨式太极不需要大幅度的处形运动,只要手掌接触一下就可能听清对手的劲路,然后用手掌意念进行问星定位,瞬间发劲击人。

  引用 太极小云 (8楼)好,说到这里,这要提到杨式太极中的节节贯穿概念。杨式太极理论是这样形容节节贯穿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提到节节贯穿的这个概念,许多人的理解都会走偏,把其根在脚理解成立以脚蹬地发力,把发于腿理解成为用大小腿发力,把主宰于腰理解成为用腰扭转发力,把形于..。

  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这句话说的主要是落点和发点的变化问题。什么是发点呢?首先是与对方接触的部位,也就是接触点,对方的劲力通过你的化解,这个接触点就变成了发点。而落点呢,就是你意向打出去的那个点。对于初学杨式太极的人来说,发点和落点是同一个点,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两个点可以相距很长的距离,甚至超过你手臂长度的一倍。

  对于杨式太极初学者来说,究竟怎样运用乱环的方法,才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呢?例如当我向对方出击时,所进击点为发点,在与对方劲力互为横坚的方向上探测对方的跌落之点,然后由发点用全力直向对方的落点猛击,才可以收获全功。

  对于杨式太极高阶者来说,发点仍然不变,但落点却成为意念气环中纵环和横环在对方身后相交的那个十字点,也就是问星。当手上的发点和意念中的落点相对、相呼应时,就是发放对方的时候,由于意念气环有许多个,而每个纵横气环之间的交会点都可以作为问星,通过这种意念引导,可以做到抬手即发,甚到采用不同劲路,从不同方向发放。

太极拳内功

  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

  从这句开始,就是杨式太极老谱中教人学习和使用意念乱环的心法。所谓的“双环一套十字生”现在就容易理解了,一个横的意念环、一个立的意念环套在一起,不就产生了两个十字交会点了吗?一个在对手身后、一个在自已身后(随着练习的新深入,你的意念中还会产生更多互相从纵横方向套在一起的意念环,出现更多的十字)。

  那么,在这两十字的四边和弧线都可以产生形用的方法。实际上,这两个套在一起的立环和横环只要在意念中一转动,就可以引导身体发出强烈的螺旋力并发放出去。你可以这样试一下,你两脚不要移动,身体自然站立,意想这两个环发生一定的转点,问星十字也随之移动,然后你全身放松,快速出手去追击这个移动的问星,看看力量不是不自然而然的就发放出来了。

  唯有当中是实点,还要围绕环边行。

  从这句中所说的实点,就是套在一起的意念环共同的圆心,这个圆心在你的身上,无论是对手劲手,还是你自已的劲路,只要在这两个环范围内运动,都不能把劲力引到这个实点上来,也就是不管你如何走圈、如何运化,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劲力引到自已的身上来,必须让所有劲力从自已身边偏出去,最好是让劲路顺着意念环边沿方向行进。

  十字交点一错位,四两千斤亦可乘。

  不论你用什么方法走化对手的劲力,一旦感就到你自已没有力量,而对手也没有力量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把对手的力量已经走化干净了,此时就是反守为攻的好时机,此时你和对手的手臂相交的位置就成了发点,从发点透过对手身后约一米处的某个十字交点就成了落点,此时你在意念中,将相交于对手落点的竖环和横环错开,既可引导劲力瞬间发放。竖环错开即从竖立方向发劲,横环错开则从横向发劲。由于此时对手劲力已被化净,很难作出有效的防护反应,很容易被发出。

  掌中乱环横竖找,乱环法术在于通。

  对发点和落点的运用熟练以后,则可灵活运作竖环和横环发放。既可以用横环去化,用立环去打,也可用立环去化,用横环去打。当然,最初的练习方法是走大的方面,练习大的框架,就好象用瞄准器一样,一接手就从对手或自已身后的横竖去找发点和落点,但到了更高的阶段,就成了掌立横竖的变化,成了往细微的方面去找发点和落点,直接就在拉触对方的地方运用,不用把意念走那么远,那么复杂。

  引用 太极小云 (8楼)好,说到这里,这要提到杨式太极中的节节贯穿概念。杨式太极理论是这样形容节节贯穿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一提到节节贯穿的这个概念,许多人的理解都会走偏,把其根在脚理解成立以脚蹬地发力,把发于腿理解成为用大小腿发力,把主宰于腰理解成为用腰扭转发力,把形于..。

  “要做到节节分家”——厨子老师说身体各部位互不牵连,各归各,也就是您说的“节节分家”吧。太极拳精华揭密。

  “要做到节节分家",我原来是意念+一点点力来松肩。自我感觉很好,起式是一想双手就自动上孚了。当时有点脱臼的感觉,现回想起来有点肩手分家的感觉,现在这感觉找不到了。请小云老师给指点一下。如果是正确的我又按原来的方法来练。

  “要做到节节分家,我原来是意念+一点点力来松肩”你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肩是最难松的部位,如果肩松开了,其它部位也不难。不只如此,你在盘架子时,没一式都要先用意念上的内动,然后才能有体现在外形上的外动。每一式都是要完全放松,完全没有力的情况下,加一点点微小的力引导肢体运动就行了,这个力度必须非常小,最好在感觉上小于一根羽毛、一只苍蝇的重量,正所谓“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此外,你还可以在盘架子时意向有人和你推手,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感应到别人施加的力量后,按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的要求走化对手的力量,不过这个方法只适合长期练推手人,没练过推手的人最好不要这样练,以免走偏。

  所谓节节分家,最基本的意思说是每节关节从意念上松开,使每个关节(特别是九珠)保持高度灵敏和灵活。人体和人体的周身均可分为三节。三节的运动关系是稍节领劲,中节定位(所以杨式太极非常强调肘定位,肘不定位则劲不能发),根节松沉。

  在练习杨式太极时,务必先做到节节分家,即是每一个小节都能够做圆周或弧线运行(即上面提到的关节走圈),这种运行会把每一个关节囊都打开,韧带关节相对拉长。稍节和根节是一对球状关节,可以做圆周运动,这种有意识的运行,会让你的稍节灵活和根节松沉,尤其是稍节会极大提高它的感受和感知能力,比如作为中节的肘关节定位在腰圈,作为梢节的小臂以肘关节为圆心作划圈运动,才能让你的稍节会灵活而多变,在推手或实战中才能随机应变,达到高深境界时更是随心所欲。中节要相对定位,才能与稍节、根节分家,各自分家独立运行,这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太极拳精华揭密。

  在三节的节节分家情况下,这就好比一组轴承每一个都能做圆周运行了,威力不大,要让节节分家后的三节,再一一贯穿起来,犹如每一个小节都练成了珍珠,还不够完美,务必把每一颗珍珠穿起来,做成项链或手链方显其价值。节节分家后的三节,要一一对应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那么这个时候的完整体方才是具备了防御与攻击为一体的贯穿,这种贯穿才有意义,才有太极运动的价值,经过这种提升。当然贯穿也需要刻意的训练,才能做到真正的贯穿,首先要做到松柔与放长,而不是僵而硬,也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节节贯穿皆是意”,把分家的三节连结起来,不能用力量,而是要有放松或松开的意念,只要意念让三节连结处都放松了,才能让节节真正分了家,然后又真正把三节聚合起来,形成完整一体,这样就可以随曲就伸,随意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