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官网

武术强身运动


  武术与医学的结合源于远古厮杀的战场,是经过人类历史长河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武医结合即武术与医学相结合形成的武术医疗,是由长期从事的武术运动的治疗师,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特有的方法,作用于人体经穴、病体,使经络疏通,营卫调和,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医疗保健手段,对一些常见病和疑难病有较好疗效。武术强身,武术,养生,健身,运动。

武术基本功

  人体有三宝:“精、气、神”,武术运动就是将精、气、神形成一个统一体。《黄帝内经·灵枢》对人体的认识全面而具体:“人使生,先生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通过长期武术锻炼可使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筋、骨、皮强壮,气血经络畅通,心理感受舒适。人与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生成的,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病自灭。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说:“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意思是呼吸深沉,使气积蓄于丹田,会出现气的上下运动,武术运动中动静与呼吸相随,使人体五脏六腑产生一种内动力的按摩,长期锻炼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进而使五脏六腑坚实,功能正常。

  中医理论则认为:人体若能保持阴阳平衡,则百病不侵;如人体阴阳失衡,则百病缠身。武术运动中动静结合,长期坚持锻炼能使体内呼吸系统正常,关节骨骼伸缩自如,大大提高心包的供血量,加强人体内血液循环。

  现代人们工作生活中运动极少,长期保持着固定姿势,如长期伏案的办公室人员及电脑族、驾车族等,极易损伤颈、肩、腰、膝等部位,故此现代脊柱病为高发病,对人体的危害最大,被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科学证明:人体衰老的第一特征是从整个脊柱(包括骨盆在内)柔韧性的改变开始的。

  全脊柱上起于颈部的寰枢椎,下止于骨盆。脊柱上面是头颅,中间支撑着躯干,同时又牵制着四肢的活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身体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倦怠、酸痛、麻木时,就要想到是骨盆脊柱已经出现了问题。例如时常落枕,颈肩背部经常酸痛、僵硬,手臂麻木、肌肉酸痛无力、呈放射性串通,视物模糊,眼睛胀痛,恶心呕吐,猝倒,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齐,非耳疾引起的耳鸣或听力下降,乳房发育异常,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症,亚健康状态,隐性更年期,久治不愈又找不到病因的失眠,多梦,头昏,头痛,偏头痛,血压低,内分泌失调,浅表性胃炎,漏尿现象等,这些不适皆与骨盆脊柱密切相关,骨盆脊柱矫正后症状自消。

  在人们工作、精神压力都很大的今天,更多的人都意识到运动健身与医疗保健的重要性。一旦拥有了健康的脊柱,合理的健身运动必不可少。武医极重气血经络的调整,又通过吐纳导引来完成健身养生的最终目的。古老的导引术是以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学说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三国志·华佗传》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五禽戏的五部就分别锻炼肾、脾、肝、心,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姿势的改变,从而达到气血和畅;又如形意五行拳的劈、崩、钻、炮、横,内涵金、木、水、火、土,对应肝、心、脾、肺、肾,练拳时讲“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一体”,通过内功的训练,意念调动出人体体内最大的潜能,以意行气,以气摧力,动静结合,内意与外形高度统一结合,如劈拳“似斧,属金,落肺”,肺朝百脉,为百脉之首,经过长期的锻炼,不但可以技术防身,更能提高人体肺部能量,增肺气,疏肺经,肺气足则呼吸和顺,百脉畅通。再如八卦掌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在行走时要求松肩垂肘,实腹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以滚、钻、挣、裹、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俗话说“百炼不如一走”,实践证明通过八卦走转的训练可使人体阴阳平衡,养脏腑,强四肢。

武术基本功

  古人云:“金石草木,只可治标,治本则宜用自身妙药方可坚固。”这其中的自身妙药,就是武术医疗通过实践做出了回答,武医结合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中医、气功、武术运动三者相结合,通过按摩,点穴,气功,刮痧,放血,按脊,艾灸,膏贴,敷药,熏蒸,药浴,外熨等,以中医的脉络穴位、气血循环规律为理论基础,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并根据疾病个体特点,制定武医训练处方,达到治病防病,养生延年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