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形意拳五行连环拳教学视频


  形意拳五行连环拳教学视频:



  《内功真经》真本全书!之《内功经》

  《内功四经》作为专门论述武学内功修炼的典籍,因一代形意宗师宋世荣之着力推崇而倍受关注。

《战场有军医,习武有洗髓,完善才能完美,出偏尽在无形中,渐离正道自磨难!》

形意拳五行拳

  目前社会上所见的《内功四经》诸本,因各有增删,不成系统,故使后学者难窥全貌。现将《内功四经》真本全书抄本分段公之于众。

  《内功四经》:一卷内功经;二卷纳卦经;三卷神运经、大力注解、合战八门;四卷地龙经、散门正局、散门变局、散门总局、散门杂评、制胜八诀。

  下为《内功经》全(含练法):

  《内功经》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内功之要第一必先知脉络,脉络不真,勉强用之,无益有损。

  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任脉起于承浆,正直下行,胸腹分中,至前阴高骨而止。督脉起于脊尾尽处,正直上行夹脊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止。此二脉前后行气滚滚者,久而用之气来之盛也。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井者,肩井穴也,在肩头分中;池者,曲池穴也,在肘头分中,左右各有一穴,此周身向外发ぶ穴也。用功之时,不可过于猛烈,须以从容为之,循循者,以渐而入之意也。

  千变万化,不离其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本者自然之真气也,此总言内功之奥妙,千头万绪难以尽穷,而其要旨总不离乎自然之真气也,学人正要尝未有奥妙者。用功之久,心有所悟,而后叹其奥妙无穷也。

  龟尾升气,丹田练神。

  龟尾者尻骨尽头处也,用力向上翻起,则真气自然上升矣。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丹田穴用功之时,存想真气元神藏于此处,而神炼矣。此皆神化之机,可以意会想悟,不可形迹推求也。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穴,言真气既下,自然威光满面,诚中形外之验也。

  既明脉络,须观格式。

  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承上文言,既明脉络,以后必须知周身一定之格式也,格式不知,脉络之言亦空谈矣。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正头以壮满面之神,顺肩以活两背之势,出胸以足周身之威,此上部之格式。然正头须提项来,顺肩须四面平正,不可略有歪斜,胸虽出而有收敛之意,此式中之真窍也,不可不知之者也。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

  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步虽有上下,而足必须极力坚固稳住,不可摇动;膝之为功,外曲内直,言其势虽曲而必用意伸之;前阴向后极力缩起,自然深藏也;两肋骨缝俱要极力开张,以合出肋之势。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用功之时,气如抽丝,自鼻出入方不损伤脏气,此气之所以必用匀也,调之者出入之息也。劲必先松以用紧也,唯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故以松用紧,非以紧使松也。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承上文言气调而匀,发明用气法,吸入呼出,勿使有声可闻,此调气之法也。提之者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升气后真气落下也;伏者真气深藏于内,意想真气渐收渐小,坠于丹田,如龙之蛰,如虎之卧,潜伏不动也。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沉至底。

  承上文言下气之法也。谷道者,后阴也,收之者,惧气之泄也;玉楼者,耳后高骨也;提之者,自然下气无阻碍也。不拘坐立用气,皆自喉而入方能得气之真路以入肺,入心,入肝,入肾也。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

  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俞口气路。

  此言真气升降之经路也,升时自两肋骨缝而升,故须极力开张,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背脊俞口穴而入,透前心方得气之真路。俞口穴自脊骨上下数之第七节便是。

  既明气窍,再释劲诀。通、透、穿、贴、松、汗、合、坚,曰通,劲之顺也;曰透,劲之递也;

  承上文言,劲松而紧,言练气之法也。通透言自此至彼往来无碍,“柔软”之意为之。

  曰穿,劲之连也;曰贴,劲之络也。

  穿贴者,横竖连络之谓也,横络为贴,竖连为穿,属阳伸筋拔力,以刚坚凝结之意谓也。

  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

  松者柔之甚,软之极,养精蓄锐之意也。汗者刚之甚,健之极,气血结收之谓也。松如绳之系,汗如冰之结,二者有交互相济之道,盖柔能济刚,刚能济柔也。

形意拳培训

  曰合,劲之一也;曰坚,劲之能也。

  合者,周身骨节合而为一也;坚者,横竖之谓也,此视穿贴二劲更进一层。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

  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

  此下步之真窍也。人皆炼步,而不知炼步之窍,在于按肩也。按肩者,收肩井穴之劲沉至足底涌泉穴也。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提颏以正头,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

  颏骨用力向上提起,自然正项矣。两背骨极力贴住,意其劲自膊下而出至六腑穴向外转出,至斗骨而回,出劲之时将肩井穴用极软之意松开,自然无阻碍也。

  折天柱以下气,视合谷以立门。

  天柱穴,在后高骨,上下气之时,极力贴之,自得其窍;合谷穴,俗名虎口穴,遇敌之时,将手擎起会与耳齐,专睛视之,此玄门之法也。

  横劲竖劲,辨之分明,横以济竖,竖以横用。

  以一身而言,自井顶至于足底竖劲也,自背骨至于手头横劲也;以一背而言,自腋至于两肩云门穴竖劲也,自六腑转于斗骨横劲也;以一腿而言,自内胯至于足底竖劲也,自膝至臀横劲也。总而言之,横中有竖,竖中有横,遇敌之时,横以克竖,竖以克横也。

  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肢之首,收纳甚妙。

  此总言内功一贯之道也,吸天地之精气纳入丹田,运丹田之真气自两腋升于顶。升气时自有真气自俞口降于丹田,此一气朝元也;运丹田真气自裆内下于丹田足底,下气时自即有真气起于足底,自外裆升于丹田,左右合计二气朝元也;运丹田真气自背底下于丹田左右合计此二气朝元也,总共五气朝元也;一升一降,一下一起,一出一入,并行不悖,周流不息,无住时也。久而用之,妙处甚多,此乃炼神之极则反本元之妙道也。

  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

  承上文言,朝元功夫,久而精之,真水自然而升,其火自然而降,上下神气炼得浑然如一,如天地交泰,有神化而测之景也。

  静升光芒,动则飞腾。

  承上文言,功夫在内之窍,此节言功夫形之验。真气足于内,气色于外,虽隐而不动;满面神光,精华远射,令人不能正视;此静之妙也。气腾于形,形随乎气,以意帅神,以神帅气,以气帅形,故任神气所之,而形莫能为之累,如龙之腾云,如鸟之飞空,忽然而来,倏然而去,此功之妙也。
下一页:

八卦掌教学视频

上一页:

形意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