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打坐的正确方法(上)


  前言

  一、为什么要静坐

  (一)最基本的修养法

  (二)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三)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四)精神力的集中

  (五)静坐与修定

洗髓功

  二、静坐的方法

  (一)静坐前的准备

  (二)静坐时的姿势--调身

  (三)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四)静坐时的思想--调心

  (五)调息念佛的坐法

  (六)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三、佛法论静坐

  (一)祖师大德关于静坐的指示

  (二)静坐与禅定

  (三)关于观心

  四、结论

  前言

  静坐是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也是改变气质、培育品德的重要功夫,所以我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也都叫人静坐,来居敬养气,致虚养生;至于佛家重视修习止观,坐禅入定,由定发慧,更与静坐有密切关系。近代开创的生命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气功科学等等的研究,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静坐有关。所以对静坐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发掘祖国医学,增进人民健康,探索生命奥秘,加深定慧修养,作出贡献。静坐入门,打坐入门,打坐治失眠,打坐入静。

  鉴于静坐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与佛法的关系,我编写了这本册子,论述了静坐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以便人们通过实践,达到体力和智力的开发,以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并进一步学习佛法,深修定慧,除妄消执,断惑证真,以获得究竟的解脱和自在。

  一、为什么要静坐

  (一)最基本的修养法

  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等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做心病。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份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忧思惊怒、心神恼乱所造成。凡贪食、贪得、贪胜等等都足以招致疾病;且贪之不得,势必生嗔,贪嗔发展的结果,可以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邪,也都乘虚而入。各种药石,只能救身病于一时,假使不从根本治疗,那末虽一时痊愈,而致病的根源未去,仍随时有遭其侵袭的危险。人们在忙于生活、人事之余,不知设法安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有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既然涣散,气血便失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羸弱的痛苦,这是非常可惜的。据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酞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嗔痴慢,就会使这种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发生胃痉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所以我国较早的一部中医学文献《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打坐,打坐的好处,打坐的正确方法。

  静坐的实践,可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二)静坐与生理的关系

  人体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精妙的,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作用,所以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失(1849--1936)特别强调大脑对于整个生理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生理学的观点来说,人体机构的最大作用,首先在于生活的维持,一方面摄取体外的养料和氧气供给于体内各器官,一方面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料排泄于体外。这种物质交换的现象,就是所谓“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作用,是没有一息停止的,主要是依靠心脏、脉管、淋巴管等循环器官,来循环不停地运行血液到全身。心脏包括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是推动血液的器官,脉管有动脉和静脉;淋巴管遍布全身,与静脉并行,一面吸收营养物,输送到动脉管,一面摄取废物,送到静脉管。血液的循环,与呼吸有密切的关系,呼出碳酸气,吸进氧气,使静脉中紫血,变为红血输送到动脉,经体循环一周,约需时二十四秒,一昼夜共计三千六百周,我们呼吸的次数,一昼夜计二万多次,所吸入的氧气,共计三百八十多立方尺,这种可观的工作,我们平时自己并不知觉。假使我们能呼吸正常,血液运行没有阻滞,身体便能健康,一有阻滞,全身各器官便得病。打坐,打坐的好处,打坐的正确方法。

  血液阻滞而生百病,有下列几种原因:

  一、呼吸不正常,以致不能很好发挥吸收氧气和吐出碳酸气的作用。

  二、一般人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储在腹部,由于腹力不充实,每每发生郁血,因而使其他各部失去调和。

  三、内脏器官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不能直接受大脑控制,在生理学上叫做不随意肌。当我们睡眠时,虽全身静止,但它的作用,并不稍停,一般说来,不能以我们的心意来左右它,所以当它阻滞而病,每使我们来不及预防。

  四、心脏跳动时,对于动脉接近而有力,至于静脉管,则是从头部和四肢,回血入肺,受心脏跳动力量的影响,比较微弱,所以也容易阻滞。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人身的血液,正象铁路的运输,宜于流通,运输停滞,物资必然积压;血液停滞,人身必生疾病。卫生家只能用清洁、运动、多得日光、空气等办法来辅助血液的运行。只有静坐一法,能使大脑皮层的活动,趋于镇静正常,而促使全身各机构的工作更为顺利协调。同时呼吸因练习而得调和,借呼吸的功用,使横隔膜上下动作,腹力也得紧凑,可以逐出腹部的郁血,返归心脏,再由心脏逼出鲜血,输送到全身。如果呼吸功深,增加内脏感觉,就可使不随意肌,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心脏的跳动,也自然循序而有力。这样,血液循环便十分优良,而新陈代谢的作用,也就圆满,疾病便不易发生,即使偶然有病,也能预先知道,使它不久复原。治病在未发之前,较一般病后而忙于求医的,其得失是不可同日而语了。静坐入门,打坐入门,打坐治失眠,打坐入静。

  (三)静坐与心理的关系

  人身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我们从事修养,固然对身心两方面,都不可偏废,而心理每每更能影响生理。譬如:内心有所惭愧,顿觉面红耳赤;内心有所忧煎,不觉发白貌悴,这是心理的影响于形体;愉快时五官的见闻等感觉优美,而悲哀时,便完全相反,这是心理的影响于五官;兴奋时食欲便能增进,而郁闷时便减少,这是心理的影响于肠胃;忿怒、嫉妒等不正常的感情起时,能使血液及各部组织中,发生毒素,这是心理的影响于血液,可见心理的力量足以支配肉体。从解剖生理的观点来说,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也是联系、管理和调整神经活动的总机构。巴甫洛夫氏在创立高级神经活动方式是“条件反射”的学说中,在做实验时,曾使狗一听到铃声,便分泌唾涎,那是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转移到延髓部份唾液分泌中心,再到分泌腺,这也是心理影响生理的一个说明。此外,我们发觉往往有些体育家,锻炼筋肉极其强固,但一旦发生不测的疾病便无法抵御,甚至有因此成为废人的,而一般禅师或哲学家,他们往往能借锻炼心意的修养作用,来驱除病魔,或虽体质屡弱,但由于心力强毅,却能获享高寿,更可见心理潜力的不可思议了。

  静坐不但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就是在心理方面也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心理学家捷普洛夫也说过:“抱着一种平静的态度,是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唯一方法。”同时心理既安宁而正常,思想也清明而愉快,自然又能促使体气和平,却病延年。

  此外,一般心理学说所研究到的,都不外乎心的现象、心的作用和心的变化等等,而对心的本体、心的来源以及安心制心的具体方法,却终不能有确当的说明。假使通过静坐,使意识的活动,逐步息下以后,这时心理的静态,清楚地现前,必将有助于心理学说的创造性的发明。打坐,打坐的好处,打坐的正确方法。

  (四)精神力的集中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静坐能使精神力统一集中,从而进一步促使体气和平,这里再来谈一下关于精神力集中问题。

  我们用三棱镜或凸镜摄取日光于一焦点,便能起燃烧功能,这是由于日光在集中之后,就发生高度的热力,又如普通的铁,因分子排列杂乱,电流方向互不相同,故磁性互相抵消,而磁铁则因分子依次序排列,电流方向大致相同,便能产生磁的作用,无情的物理尚能这样,何况我们有情的精神力。我国近代佛学界的老前辈杨仁山居士,早年在旧书铺内发现《楞严经》的时候,由于这部经典的内容契机,他看得出神,竟不知天已入晚,后经铺内的人提醒,才发觉已是暮色苍苍上灯的时候了,再看书时,刹那异境,便不能有所辨认,这正是精神力集中的一个具体例子。苏东坡有诗说:“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惟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只有这样集中心力,全神贯注在一个对象上,作画便能神化,治学便能深造。所以古人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静坐是精神力集中的锻炼术,默坐澄心,将妄念逐步淘汰,妄念愈淘汰,正念愈得提炼,由精神集中所发生的体上阳和之气,更有补虚导滞乃至重新组织已坏物体的功能。所以凡静坐功深的,能提起这集中后的全副精神力,来消融阴霾郁结,使活力热力,渐渐发挥其治疗作用。从前憨山大湿多年痈疾,一入定而痊愈,这更是人人具足的“电疗术”的高度运用。以上是对身病而言。至于心病,由于我们的无始业习,根深蒂固,正象铜墙铁壁,更非集中全部心力来化除和廓清不可。中国古书《尚书·大禹谟》说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人心正是习气之私,道心则是一念之觉,惟精惟一,正是做精神力的集中功夫。学禅的人,一心照顾参究,念兹在兹,举整个心力集中在一个疑情上,愈集中力量愈充,力量愈充集中的程度,也愈加深,等到集中到顶点,忽然一念顿歇便能湛然洞澈。从这里可见精神的集中力量,小之可以康强身体,大之可以明心见性,而下手的方法,只有从练习静坐开始。打坐,打坐的好处,打坐的正确方法。

  (五)静坐与修定

  我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常不免发生种种苦恼,而许多苦恼,大都由思想纷扰,痴迷不觉而来,譬如迷于财物,往往有因盗窃而犯法的苦;迷于爱情,往往有因失恋而自杀的苦。事已过去,还是攀缘计较,自找麻烦;事尚未来,却先比量分别,不肯放松。这一切,主要是由于缺乏定力的缘故。可见自心放荡失主,实是世间第一等苦人。只有努力修定,才能由弱转强,由愚转智,明辨邪正,有力把持,在惊涛骇浪中,如如不动,不被苦恼所迫。我们研究学问,完成事业,处理问题,应付变患,也都非定力不办。

  此外,根据佛法的观点,宇宙间事事物物,无非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虽然幻象宛然,客观存在,但却生灭变化,了无实性。我们的肉体,无论如何强固,也终有变坏的一天,不能例外,因此有智慧的人,必须一眼看透宇宙人生的所以然,进而研习佛法,破除对身心等的执著,达到我空和法空,来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成菩提。所谓“生死事大”,是何等值得我们的警惕!?而修定实是解决我们生命史上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静坐入门,打坐入门,打坐治失眠,打坐入静。

  与定有密切关系的,有戒和慧的两方面,所谓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无上智慧,必由定发,无漏大定,必从戒生。因此清净持戒,来对治贪嗔痴等烦恼和杀盗淫等恶业,实是修定的重要基础。戒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总称为三聚净戒。其中摄律仪戒,也叫七众(指各类在家出家的学者)别解脱戒,因为如法受持,可以各别地解脱烦恼。在家学者,普通应受其中的八戒和五戒。又所谓持戒,有“止持”和“作持”二种意义,“止持”就是一切不应作的事,要止而不作,这是消极的防恶;“作持”就是一切应该作的事,要尽量去作,这是积极的生善。所以戒有防恶生善的功能。由于持戒,可以使我们身心清净自在,与无漏的正定相应。

洗髓功

  定的境界,大有深浅,有世间禅定、世出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出世间上上禅定。世间禅定,即天乘所修的禅定,是从观气息入门的,即色界和无色界的各四种禅定,合称“四禅八定”。世出世间禅定,也是从观息入门,即“六妙门”、“十六特胜”等。这些禅定,虽不离世间禅,但在行持过程中,能于一切法心不住著,就有出世的功能。出世间禅定是小乘根性人所修的禅定,是从观色身入门的,即九想观、八背舍、九次第定等。出世间上上禅定,是大乘根性人所修的禅定,是从观心入门的,有九种大禅:如自性禅,即观自性实相;一切行禅,即大乘一切行法,无不含摄;清净净禅,惑业净尽,得大菩提等。从总的来说,如果学人通过观心、参禅、修密等等法门,一念顿息,寂而常照,灵明洞彻,便证入真如三昧,渐渐可出生无量三昧。

  修定本来通于行、住、坐、卧的一切时中,但由于我们散乱的力量很强,在静中修持必较动中容易得力。因此修定的人,除必须恒住净戒和亲近良师益友外,在初下手时,一般都要以静坐为基础。在坐时一切放下,身心收敛,外境不扰,内心无喘,身、口、意都安住在清净的律仪中,自可徐徐入定;而且迷妄若去,心体现前,自能逐步证入寂照不二的境地,所以古德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可见静坐又是转迷成觉、得定开慧的一门不可缺少功夫。

  二、静坐的方法

  (一)静坐前的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较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二)静坐时的姿势--调身

  1、静坐时的两腿

  (1)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先将左胫加到右股上面,再将右胫扳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双盘膝,也叫做双跏趺;因为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的倚斜。不过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打坐,打坐的好处,打坐的正确方法。

  (2)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之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假使将左胫加于右股之上,那末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假使将右胫加于左股之上,那末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膝为宜,但须注意姿势端直,能使身体不倾斜,那末功效还是一样的。

  (3)初学盘腿的时候,必将发生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自然渐进于自然。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假使再不能忍受,那末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假使能十分忍耐,听其极端麻木,渐至失去感觉,此后它能反应,自然恢复原状,经过这样阶段,几次之后,盘坐时便不会再麻木了。静坐入门,打坐入门,打坐治失眠,打坐入静。

  2.静坐时的胸部、臀部和腹部

  (1)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所谓心窝降下,就是使横膈膜松弛。胸内肺与胃之间有横膈膜,恰在胸部两胁间凹下的地方,叫做心窝。我们初学静坐时,常觉胸膈闭塞不舒,这是说明心窝没有下降,这时可用下面所说的调心一节、系心脐间或脐下的办法,使横隔膜松弛,心窝处轻浮而不着力,久后自能降下,而得调适。

  (2)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脊骨的形状,本来三折如弓,在臀部处,略向外弯,所以坐时臀部宜向后稍稍凸出;但不必有意用力外凸,可依循自然的姿势。

  (3)腹的下部宜宽放镇定,镇定下腹的目的,是在使全身的重心安定。

  3、静坐时的两手

  (1)两手仰掌,以左掌安放在右掌上面,两拇指头相拄,安放在脐下跏跌之上。

  (2)假使单跏趺,是右胫加在左股上,那末应将右掌安放在左掌上。

  (3)两手这样安放,既自然、安适,且最能助长定力。

  4、其 他

  (1)头颈正直,但须自然不可故意挺直。

  (2)两耳宜如不闻。

  (3)眼宜轻闭。也有主张两眼微开的,这叫做垂帘,大抵坐时易于昏睡的,宜用这个方法。

  (4)口宜噤闭,舌抵上颚,也是使筋骨团结的意思。

  (5)呼吸宜用鼻,不可用口。

  (6)坐时臀部也可垫高一、二寸,以各人的舒适为度,并须使肾囊不受压迫。

  (7)身宜平直,脊骨不要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因为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也正。

  (8)坐毕将起,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否则以后坐时,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然后渐渐动身及舒放两臂,并将两手搓热,抚摩面目,然后放足,用手按摩足部毕,缓缓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