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官网

薛颠象形拳


  国民习于弱,始归咎于体力之不强,国俗皆右文,乃慨叹于武学之不振,呜呼惑已,大熊经鸟伸,传自上古,少林武当,拳家辈出,吾华武术,岂真後人,顾谙武事者,成则粗野无识,唯知以力凌人,或则秘而不宣,唯恐以武犯禁,训致御侮强身之术,起衰立懦之功,不能传之人人,渐成此萎靡无气之风习,滋可惜也,我友薛君颠,河北奇士也,精技击,通内功,复能不吝所知,欲尽所学之秘传,笔之于书,公之当世,前曾着形意拳讲义出版,早已风行南北,纸贵洛阳,近复着象形会真一书,于击刺腾闪之法,俯仰进退之方,罔不详细指明,便人人无师自习,取象于狮熊猿鹤,而归本于练气练神,盖术也近乎道已,予于武学一无所晓,力不能缚一鸡,而薛君乐与予谈,且示此编嘱为之序,予将何以为言哉,惟期此书一出,青年有志,人手一编,修养身心,共臻强固,更愿海内武学家,人人能志薛君之所志,各出其不传之秘,以牗民而觉世,俾国人共同研习,体力资以锻炼,一洗从前荏弱不振之习,蔚成国民知方有勇之风,则薛君此编,功用将影响全国,不其伟欤。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形意拳五行拳

  民国二十二年一月

  自欧西火器,输入中国,而拳勇刺击之学,遂废不讲,夫文明国民,各有其独精之技能,为世罕见,鲜如日本尚能传其柔术,以夸于世,如中国之大,乃于先民所遗武术,罔知研索,是诚有心人重为大息者矣,薛君愿手着是编,盖参会华氏五禽经,而得知其奥者,学者神而明之。足以却病延寿,用人胜天,视世所谓武术者,又高出百倍,兹以求之者众,乃付手民,以公于世,所以振国民之精神,健青年之体魄者,我知其未有艾也,爰志数言,以志景仰。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中华明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九月

  盖闻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立身之要术,亦治国平天下之大经,凡古往今来,大英雄大豪杰莫不根基乎此,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彦云:欲为健全之事业必具健全之身心。所以士欲充其德智,而成大英雄豪杰以平治天下国家者,必先由锻炼身心始。吾国体育一道发明最早,起自伏羲画卦,内运先天之炁以存意,外象鸟兽之势以为形,意象交修而内外固矣。厥後锻炼身心之术代有发明,如华佗之五禽戏,宋元之南北宗是也。然大半言术不言理。众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惜乎越传越讹,遂迷入歧途而终身不返甚者,欲益反损。求其能身心交修易理透彻者不可多见,诚可痛惜。即或间有一二杰出者得其窍要,然非心性偏狭,即粗鄙不文,其教于人也语焉而不详,传焉而不精,使学者迷离惝恍如坠云雾,而欲登堂入室已难矣。迩来我国,鉴于人民之日弱,国家之式微,遂竭力提倡国术以资图强,然教者虽多精者殊鲜。我师薛公号颠,原籍河北东鹿县人,天资既深造诣尤宏,曾受业于虚无上人亲承口讲,指画面壁十年尽得三昧,所谈皆易理易数所演者皆象势象形,全革花势浮文之俗套,阐扬禅理发为武术,学者一经指授莫不洞明窍要,不但仅能锻炼身体,且可由此明心见性,小之则能独善其身,大之可以兼善天下。尚能人人明而习之,又何忧身之不健而国之不强乎。吾师苦口婆心设馆收徒虽盛寒暑不辍,然尤恐不能普及全国流传久远,复发为文章着象形术一书以广播扬,其用心深远良可钦仰,捷亲承教益,微有心得,又承嘱为誊写付梓用,特不揣做序,以介绍于有志之士,希共登道岸云。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受业门人卢克捷谨序

  自序〈薛颠〉

  法曰:

  虚无上人法号灵空五台南山卓锡崇峰

  花甲两度其颜犹童求真访道三教精通

  参赞古易象理禅宗以术延命普度众生

  负荷兹道传之无穷

  闻唯锻炼身心术亦多矣,创于古者为熊经鸟伸呴吸导引华佗氏之五禽戏是也。盛于今者为各项运动。孙唐氏之体操法,图田氏之静坐法是也。然前者去弥远久,失真传,後者肤浅平庸不足为训。吾人生当晚近,不及私淑古人,欲求一性命精修之道,诚有如暗室中摸索织微之物,终于取得无从,岂非恨事。就令有一二师资出,而任此启承重责,往往因遇非其人不肯轻予授与,或难遇其人而机缘不合,非浅尝即止废于半途即务广而荒莫精一技,甚至越演越远,歧而又歧。不惟身躯无自健全,且有病害中于肢体,终身成为废疾者比比皆是。讵非至可痛心者乎。吾师虚无上人法号灵空,卓锡五台,功行圆满。已得上乘法而犹以不获造极普济群伦为欠,年高以至花甲两度,仍遍历二十四省名山大川寻师访道。积时既久,爰本夙得三教真旨之窍奥,精研内家外家之功,运用先天固有之真,培养後天有象之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推演变化,妙极神明。内运其意,外发其象,象由于意,致意实在于象先,故象形者,即诚中形外意也。盖有象而外全非真象。无意之中确有真意。法曰: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此非浅道者所能领会万一也。吾师以先知先觉之资,负启导後知後觉之责。迷途指径,正路可由。倘习斯道者,真能悟其真意,运彼性灵通其变化,内外和合,而神完精炁坚凝而性定健行不息,效用渐积而宏大其身,有不健寿,有不延者,无是理也。颠不敏,亲炙于吾师之门,几易葛裘,虽难精究其法术,愧仍未尽其神化。但恐斯道自我得之复自我失之,上无以对吾师,下无以慰同好。特草是编以公世人,并为吾师广播善缘耳,是为序。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东鹿县薛颠着于天津国术馆

  绪言

  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始作八卦,象生其中。嗣命阴康作大舞戏,舒展肢体循环气血以愈民疾。黄帝作内经,采按摩导引诸法以却病。老子讲性舍学成道家鼻祖。释氏谈慧,命旨成西方之佛。孔子论天命之性而易行乎中。庄子吐故纳新合于呼吸熊经鸟伸以求难老。汉华佗氏因而推广作五禽戏(虎鹿熊猿鸟)运动锻炼身心以强精神,此皆古圣发明体育之由来也。今之讲体育者,不能参赞古圣之旨,言术不言理,言势不言意。视技击为无用,不以作锻炼身心之大通,已失体育之原理矣。且人生日食五谷又有七情六欲之薰心,荣卫失宜六气所中,气血凝聚而成疾。青年人往往而夭寿,良可痛惜也。此书是编释明古圣真意作象形术以倡其道,使人四灵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效其灵性,悟其真意,通其造化以除疾病,是故延寿莫大乎法象,变通莫神乎心意,象以道全,命以术延,道则为体,术则为用,性命双修之法门,尽在于斯学,者至诚不息而深思默悟,得之于身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则终身用之不尽也。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法曰:

  伏羲画卦首明阴阳取之身物卦象昭彰

  阴康大舞民体健康黄帝内经却病良方

  道家吐纳禅定坐忘孔言天命语极精详

  汉氏华佗象理阐扬五禽游戏俾人健强

  象形取义道启康庄命以术延道以人昌

  勿忘勿助至大至刚精修性命云胡不藏

  第一章

  第一节.武艺道艺分论

  盖武术一途,分内外两家,有武艺道艺之称,练武艺者,注意于姿势重劲力,习道艺者,注意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也,兹分述如下:

  (甲)练武艺是双重之姿势也,两足用力中心在于两腿之间,全身用力,用後天之意,一呼一吸,积养气于丹田之内,而吸收有益之成分,久之则身体坚如铁石,站立姿势稳如泰山,一旦与人相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象,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日不放松,拳经云,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此谓之浊源,所以为敌将之武艺,固灵根而动心是也,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

  (乙)练道艺者,是单重之姿势也,一足用力,前虚後实,重心在于後足,前足可虚亦可实,心中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实其腹,使其意思与丹道相合,进退而返,毫无阻滞,进则如弩箭在弦,发出直前而行,退则如飞鸟归巢,飘然而返,勇往迅速绝无反顾迟疑之状态,而且练习之时,心中空空洞洞,无念无想,其姿势虽千变万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所谓从容中道者是也,偈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心,心空也,身无身,身空也,释迦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其殆道艺之学不二法门欤!盖静者动之基,空者实之本,心中空虚则灵不昩,有大智慧,大明悟发生,如有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防范,然随彼意而应之,自然有坚决之抗力,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正是此意也,盖拳发三节,无有象,如有象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之间,皆是用,所以无人而不自得,无往固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之用也。

  第二节.初学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执己见,致有偏枯之弊,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专从气力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专求沈重则为沈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盖炼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泉则重如泰山也。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三节.初学三害

  练武术,有当注意之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学者,能力避三害,非特体魄强健,而且力量增加,勇毅果敢,并能神清气爽,明心见性,直入道义之门,三害者为何,一曰拙力,二曰努气,三曰挺胸提腹,拙力者用力太笨,气血凝滞,以致血脉不能流通,筋骨不能舒畅,甚至四肢拘急,手足不能灵活,浸假而虚火上炎,拙气滞满胸臆,及肢体凝滞之虑,或细胞爆裂变成死肌,或结为症瘕,贻害终身不可不慎,努气者,力小任重,或用力太过,以致气满胸膈,壅滞不通,其气管往往有爆裂之虑甚至气逆肺炸或不治之痼疾者,亦数见不鲜,挺胸提腹者,气逆上行,不能降至丹田,两足似浮萍之无根,重心不定,身体摇动不安,譬如君心不合,百官失其位,拳术万不能从容中道,练习时,务要将气降至丹田,以直达于涌泉,然後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学者果能明三害,力为矫正用九要八论之规矩,勤加锻炼,循序渐进,以至陞堂入室而得拳法三昧是为入道,学者,其各注意焉。

  第四节.桩法慢练入道

  观夫世之进化,每种事业,无不先立基础而後进展,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为始,一曰降龙桩,二曰伏虎桩,练此桩法,先要虚其心,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田,而充实其腹,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使气血循环周身,流通百脉,藏腑清虚,筋络舒扬,骨健髓满,精气充足,而神经敏锐,故谓之养基立本,此桩法慢练增力之妙法也,谚云,本固枝荣,如闻本立而道生,以後无论操演何种拳势,精益莫不本此,虽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领悟会,不难妙极神明,否则不依规矩,操之过急。四肢毕生錬折之苦,虽费神劳力而不得佳果,桩法慢性之锻炼,系顺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动发于性,一静存于命,偈曰,静为本体,动则作用,正是会意形象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急练求之者,难得其中实益也。

  第五节.三层道理

  (一)炼精化气(二)炼气化神(三)炼神还虚

  炼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第六节.三步功夫

  (一)易骨,炼之以固其基,以壮其体,虽老年人,可减少其石灰质,而增加其弹力性,肢体骨骼,坚如金石,重如山岳,有时意轻如鸿毛,意重而似泰山;

  (二)易筋,炼之以腾其膜,以长其筋,俾伸缩力,逐日增加,有拔山盖世之气,奋发有为雄飞于世界,虽血亏气弱之病夫,一变而为铜筋铁骨之壮士,岂非易筋云乎哉;

  (三)洗髓,炼之以减其重量,增其弹力,轻松其内部,活泼其运动,俾骨中清虚灵活而身轻如羽,体健似金刚矣。

  第七节.三种练法

  (一)明劲,练之有一定之规矩,身体运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齐整而不可散乱,方者正其中,即此意之谓也;

  (二)暗劲,练之以充实其丹田,使肢体坚如金石,但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圆者应其外,正是此意也;

  (三)化劲,练时周身四肢动转进退起落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惟形象规矩,仍是前两种,不可改移,但顺其自然之程序,勿忘勿助,一气贯通而已,三回九转是一势,即此意也。

  第二章.九要

  第一节.三弓  脊背相弓督脉上昇,两肱相弓出势速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故谓之三弓。

  第二节.三垂  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力气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故谓之三垂。

  第三节.三扣  膀扣开胸精气上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故谓之三扣。

  第四节.三圆  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故谓三圆

  第五节.三顶  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荣,故谓三顶

  第六节.三摆  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坳旋转灵通,故谓三摆

  第七节.三挺  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九霄,故谓三挺

  第八节.三抱  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谓三抱

  第九节.起钻落翻要义

  起要势钻,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位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钻落翻,四字理分清。

  第三章.八论

  第一节.论身  前俯後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即是阴

  第二节.论肩  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催

  第三节.论肱  左肱前伸,右肱掩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第四节.论手  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第五节.论指  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第六节.论股  左股在前,右股後橕,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返弓

  第六节.论足  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胫,两足旋转,足指扣定

  第八节.论谷  谷道提起,气通四稍,两*跨*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

  法曰:

  九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有神通

  学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性行

  第四章.四稍

  第一节.筋稍  爪为筋稍,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立生气功

  第二节.骨稍  齿为骨稍,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怵

  第三节.血稍  发为血稍,怒发冲冠,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微毛发,力能憾山

  第四节.肉稍  舌为肉稍,卷则降气,目张发竖,丹田壮力,肌肉像铁,腑脏充实

  法曰:

  四稍之威理要研精神勇敢力催山

  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气绵绵

  第五章

  第一节.六合

  六合有内外之分,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肾与肺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又谓之内外三合,总而言之,合则谓全身法相,即是神合,意合,精气合,光线芒芒神光四射,一气贯通而谓之真合矣。

  法曰:

  心要虚空精神要坚意要安逸气要混元

  神光耀射光线绵绵全体法相无虚不然

  第二节.八忌歌诀

  出拳高举两肋空

  绝力使来少虚空

  力猛变迟伤折快

  臂肱直伸无返弓

  身无桩法如杆立

  相击易跌一身空

  怒腾气昇血冲脑

  心智变动不机警

  第三节.八性

  八性者即抓 扑 抖 掀 截 挂 舒 绵是也:

  抓者,如饥鹰之抓物,

  扑者,似狸猫之向前扑鼠也,

  抖者,一身之力如猛兽之抖毛,

  掀者,即托起,平托,高托,左右相托也,

  截者,是挡住不让敌人手足发出也。

  挂者乃是挂住敌人手足不能退回,或左挂,右挂,使一身不得中和之力也,

  舒者,伸开,于鸟之抖翎,展翅抖擞法也,

  绵者,柔也,柔中有刚,如沾绵联络相随之意也

  第四节.论步

  (甲)寸步,在前之足不退,向前进步。後足蹬力,催前足,(又谓之垫步)此着只用,为敌所逼,无暇换步,方取此捷径,以制敌所不催,以其全用寸力,故曰寸步

  (乙)剪步,前足先进,後足一直向前大进即进之足复为後跟,以其步法连环,故曰剪步

  (丙)弓箭步,两足斜丁势,前足着地,足心悬起,五指抓地,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两腿似弓,其要点全用後足尖往前放力崔身,此步用途最广,消息全凭後足蹬,故曰弓箭步

  (丁)三角步,进退皆以三角势,或左或右,或进步,抽撤无方,形踪无定,以其进退曲斜,故曰三角步

  (戊)八字步,左足在前,右足在後之姿势,向右转为顺步势,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劲扣步,扣成八字形式

  此右一左二之足势如向左转为进步回身,将右足进步,向左足外,往裹合劲,扣步与左足成八字形势

  以上两节皆是左足前,右足後之换势,如右足前,左足後,换势,亦以前两节类推,故谓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转势换身,最灵巧之步法也,学者,默悟生化无穷(巳)纵跳步两足之动作,或高,或远,平行而飞,或二三尺,数十尺不等,纵跳步最难练习,非功夫纯属,身练如猿,象似飞鸟,不能得其要素,学者得其真意,须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

  第六章

  第一节.阴阳

  阴阳,动静,刚柔,虚实,一阴,一阳,一静,一动,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动而生阴阳,静而生刚柔,虚实,则阴阳动静之机,刚柔则一动一静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傚法之谓坤,通变之谓化,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摩,八卦相荡,而具行其中,以象形之理而言,动则为意,静则为性,动静,动而未发谓之机,发而中节之谓和,中者阴阳之大本也,和者天地之大道也,致其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心意象形之理而成乎其中矣。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二节.丹田充实法

  论语乡党篇言,孔子屏气似不息者,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四子者,不但得武术之三昧,及养生之秘诀,并且存心养性,守中抱一,得列圣相传之道统,後人之谈文治武功者,莫不奉为师表。吾侪之欲研究国术者,岂可不尊为神明,以为却病延年为国保民之基础也,今之谈武术者,莫不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及洗髓,具筋。等语,逢人说项,成了一种口头禅,及问其具体练法,及习学之步骤,则箍口结舌,茫然不知所答,兹将方法步骤及效果,述之于左,以贡献于社会焉。

  (一)丹田俗称小腹,即道家所谓安炉立鼎之处,在人一身之中,即力学上,所谓重心者是也,欲使元气充足,变或金刚之体,每日,或每夜,择空气清新之处,静立,或静坐,皆可练习,注意适当之姿势(即合法规之势),先用略粗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气满,然後呼出(此谓後天呼吸法),如此数至十次,或二十次,即舌搭天桥,换为细呼吸,数至五十次,或一百次,迨至无思,无虑,五蕴皆空,然後顺气息之自然,勿庸暗数矣。

  (二)练气百日,必丹田膨胀如鼓,坚硬如石,宜在注意尾闾夹脊,以上达于玉枕,及玄关,一气灌活,周而复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气息绵绵,听之无声,视之不见,所谓至人之息以踵者是也。

  (三)每日练习不稍间断,不但坎离相交(心肾相交),有不可思议之乐趣,而丹田充实,元气既足,则电力(即一身之法相)增加,磁气(即全身精气光线)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以入道矣

  第三节.锻炼筋骨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气,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龙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练,骨之钻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灵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气透三闾入泥丸(腹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沈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橕,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属筋)象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做挺绵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抓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械之轮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发动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撕绵,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劲力,扣齿骨自坚(齿属骨)形其意摇首摆尾闾,动入飞龙昇天,践似猛虎出林,纵跳凌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第四节.三性合一

  夫三性者,以心为勇性,以目为见性,以耳为灵性,此三性为艺中应用之根本也,然运用之法心应不时常警醒,目应不时常循环,使之精灵三性,象影相合,运贯如一,蕴发在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昧无穷,正是三性之要义也。

  第七章

  第一二节.会意象形

  象形者,会意也,发于外而谓之象,蕴于内而谓之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出,象由性生。中庸云:诚于中,形于外,正是意象之谓也。以人之四体百骸运动而象其形,悟其真意,效其灵性,通其造化,而以术延书,以健身心如华佗之五禽是也。

  第三节.假借

  假借者,是乘敌人之来势也,运吾之机谋,忽纵而忽横,纵机因势而变迁,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法(法者天地流行之气也)以转移,尾闾中正神光应(精气电力四射也),气透三闾入顶门,腰像车轮,身有中线,全身法象,如百转纯钢绕指柔,似万缕柔绵缠绕绵转不断,彼刚,我柔,彼柔,我刚,任他巨力雄伟汉,一指运动分千斤,此假借命名之意也。

  第四节.转注

  转注者,旋转圆动力而中心不失也,圆中纵横似弹丸,光线芒芒无分左右前後,即中庸云: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正是此意。无论如何旋转不失中心,取义指南命名转注也。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五节.指事

  指事者,如阵法,似长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忽上像飞龙昇天,忽下似潜龙在渊,忽前後,忽左右,忽高低,像云龙之探爪,气若龙飞万里,像犹虎贲三千,如战阵行军,声东击西,故而谓之指事也。

  第六节.谐声

  谐声者,发号施令也,如龙吟虎啸,睡狮吼,神气能逼人,精气能摧人,威猛能惊人,两目神光耀,使人一见而生畏,形之于战斗力,斜入而直出,直进而横击,刚来而缠绕,柔去而惊抖,丹田含气,神意贯指,按实用力,吐气发声,故取义谐声也。

  第八章.名称五法(内附五中)

  第一节.飞法(直中)  飞法者,直中也,性属金,练筋力,有刚坚之气,外刚内柔,有挺劲与横力,能攻坚击锐。

  第二节.云法(化中)  云法者,化中也,性属水,练柔力,形似波浪,外柔,内刚,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

  第三节.摇法(圆中)  摇法者,圆中也,性属木,练身力,刚柔相济,有曲折回环机警翻浪抖擞之威。

  第四节.晃法(虚中)  晃法者,虚中也,性属火,练定力(以意而作用),合火机之妙,外静内意,柔刚兼有,有爆裂惊炸之猛。

  第五节.旋法(实中)  旋法者,实中也,性属土,练圆力,刚柔相合,足有踏八卦步九宫之奇,象有敦厚,沈实,方正,圆活之象,法曰:方者以正其中,圆者以应其外,三回九转即是此法之意义也。

  第九章.八卦成象(序言)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震为龙,兑为虎,离为牛,坎为马,乾为象,艮为狮,巽为熊,坤为猿。

  法曰:

  游龙睡狮威猛虎精神猿

  醉熊文象马疾蹄瞪目牛

  第一节.龙  龙象,练精意,龙有游空探爪缩骨藏形惊抖缠绕之神。

  第二节.虎  虎象,练精气,虎有怒目摇首摆尾冲竖撞奔披之威。

  第三节.马  马象,练腹实,腹实腹健而身轻,马有疾蹄跳涧之勇。

  第四节.牛  牛象,练桩力,久练此象,能生千斤力,牛有两足栽根,身重如山之状。

  第五节.象  象象,练筋络,人之一身,大者为筋,小者为络,象有曲伸四体百骸筋络之法。

  第六节.狮  狮象,练神气,狮有心定神宁养性修真之妙。

  第七节.熊  熊象,练静力,熊有晃身沈实气贯丹田之真。

  第八节.猿  猿象,练精神,猿有三闪六躲轻妙纵跳之灵。

  第十章.八象合卦

  第一节.四合卦

  坤乾卦,猿象二法相合,土生金,卦名地天泰。坎离卦,马牛二法相合,卦名水火既济阴阳相交。震巽卦,龙熊二法相合,属阴阳二木,卦名雷风恒。兑艮卦,虎狮二法相合,卦名泽山咸。

  第二节.四生气卦

  乾兑卦,象虎二法相生,卦名天泽履。坎巽卦,马熊二法相生,卦名水风井。坤艮卦,猿狮二法相生,卦名地山识。震离卦,龙牛二法相生,卦名雷火风。

  第三节.四绝命卦

  艮巽卦,狮熊二法相克,卦名山风尽。离乾卦,牛象二法相克,卦名火天大有。坤坎卦,猿马二法相克,卦名地水师。震兑卦,熊虎二法相克,卦名雷泽归昧。

  法曰:

  八卦八象阴阳化生六十四卦内藏真情

  性命双修参赞禅功水火既济火候练青

  联络纵横奇妙无穷证悟道理性命长生

  法曰:

  练至骨筋节通灵处通身节虎气横行

  掌心力从足心起一指霹雳万人节

  学艺精心求其妙吐气使力如山崩

  第十一章

  第一节.修养要论

  盖夫人生先天体质虚弱,後天失调,久为病苦,医法已尽,药物无灵,此术能使其身体健康,患根拔除。胆气薄弱,意志颠倒,烦乱不宁,阴阳不交,即心肾不交,稍遇惊恐,心胆俱裂,苟能依术锻炼丹田之气,充实其腹,以镇定心神,而增百折不挠意志力。法不仅愈己之病,而且对于家庭之上,精神,肉体,痛苦,亦能随缘普济;换而言之,由肉体方面,渐进向精神进步研究,善能变化人之气质,使刚者肉,弱者强,病者愈,胆惊壮。学者,得此要素,则人生多美感之快乐,古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今一朝启其秘藏,明此道理可以通三教之真髓矣。

  第二节.生理呼吸

  人类呼吸之作用目的,最切要者,曰生活机能,故圣人视息曰命,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一呼一吸者,即吾人之生命也。欲知生命之真意,必先研究根本,第一步曰:呼吸。且吾人肉体中,最重要之物质,为血液,夫血液之营养分,非辑呼吸不能制造纯良鲜血质。因空中气分子中有一种养料,名酸素,此质吸入内部,则使全体能起酸化作用,且酸素与细胞组织中老废物化合而为碳酸素,辑呼吸作用以吐出之。空中之新酸素吸入腹内後,则能使黑暗色之旧血液为深红纯良之新血液,辗转交流,循行全身,是即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门也。

  第三节.实修内容大纲

  (一)正身法,(二)调息法,(三)修心法。其正身法内有注意与随意二法;调息法内有三步呼吸:1,努力呼吸,2,丹田呼吸,3,体呼吸,即长转;修心法:1,至诚,2,守一,3,腹呼吸,此为修心敛性,次第实修之法门。调息法与修心法,互相结合,笃行而生一展天然之佳趣,下列表以指示结合系统途径:

  此表学者,初见似难悟会,然实极简易,其要点不过由浅入深,如调息法中之努力呼吸,即丹田呼吸之先导,丹田呼吸又为体呼吸之准备。详而言之,体呼吸又为修道之练法最上乘之功夫,修心法中,至诚不息,为守一之领,守一又为体呼吸之法门。如学者,果能至诚不息,则可以入道矣。调息由精神方面作用,进于体呼吸,先要剔除杂念,而至诚不息,抱元守一之佳果得矣。

  第四节.正身法

  先要注意,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骨柱正直无曲,首勿倾于前後,耳与肩对,鼻相对脐。道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为然,无论何时何地,莫忘却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正身用意,动作皆于法规,不可随意倾跌,学者最宜慎之。

  第五节.注意法

  欲实行修养法时,最注意者,即适当之姿势,如练时先向下腹部,以意沈气贯通,使出小腹突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时,总苦气不及于腹,其法最紧要者,即闭口齿,以鼻向外徐徐出气,而微细有声,下腹自然实出,出至力不能出时。

  第六节.随意法

  随意法,即权便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偈曰: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XX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第七节.三步调息法

  调息法者,即调和气息之谓也,分为努力呼吸(後天),丹田呼吸(先天),体呼吸(周天)。此三种呼吸,乃是修道始末根本功夫,由粗入细,由细入微,由微入道。若论其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忽忘忽助,呼吸不从鼻中而出,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往来而出入,道至此时,全体安适,悠悠而入于极乐世界矣。

  第八节.呼吸与精神关系

  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身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则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第九节.组织调息法

  练功夫时,宜择天朗气清之地,敛情撮念,心无所思,目无所见,鼻无所嗅,耳无所闻,口无所言,神将守形,任从两足运动,一灵常与气相随。坛经云:行也能禅,坐也能禅,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昇乾顶,气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第十节.努力呼吸

  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唯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後再用鼻子吸入空中新鲜清气,使肺中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下,以意力向下腹用力,徐徐送至丹田,时间停止少许,谓之停息。嗣後将腹内之气,从鼻中微微呼出,使横膈膜次第向上,而胸部肺底之浊气可以排泄而出。以上呼息吸息二法,循环为之,其呼吸机能顺通,乃移于丹田神意呼吸,偈曰:一呼一吸,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正是此意也。

  第十一节.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此法与前努力呼吸所异者,呼息气下入丹田,而谓之源;吸息气闭而上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呼息下贯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以心意而存于心肾,使气上下而往返,则精气透泥丸。偈曰: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气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气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功夫至此然後可进论体呼吸法矣。

  第十二节.体呼吸

  体呼吸者,乃呼吸最上乘法。前两步呼吸,不过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体呼吸,但体呼吸乃是周天之呼吸,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为呼吸。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盖真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闾,上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鹘桥,度重楼,过黄庭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天。转以意力,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难入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为之,以期达此境域是为至盼。

  第十三节.修心法

  修心法者,即成道不二之法门也。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练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至其练法,则先藏气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部渐渐冷静,杂念灭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精神集注于下腹入于无念状态,腹呼吸自然现于意识界,遂成一种抱元守一之象,以期达此三步最上乘功夫,从至诚不息中而求之,修心练性之术,尤愿上等有根器者笃行之。

  上编

  总纲

  第一节 虚无无极论

  法曰:

  无虚无极气中理,太虚太极理中气,

  动静乘风分阴阳,相分阴阳为天地。

  虚无者飘渺空空,无极者混混沌沌,则其中含一点生机,此极为先天真一之祖气,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龙虎二气发源之始,易谓之太极也,儒谓浩然,道谓金丹,释谓牟尼,正此之谓也,名虽殊其理则一,知此道理可以入德矣。

  (开始)预备起点,先将身体立正,两手下垂,面微仰,目平视,两足九十度之姿势,听息下行,使气充实丹田,心中摒除一切杂念,无思无虑,五蕴皆空,此势顺行天地自然化极之道,又谓之浑圆一气,取一气含万象,以后无论演各法象,皆依此而开始。

  第二节  太极论

  法曰:

  太极动静分阴阳,少阴少阳体中藏。

  阴阳互生为四象,中间五土自生黄。

  太极者,气(气)形之本,无极而生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则绵绵流行不息。太极阳仪是气之伸也,太极阴仪是气之缩也,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由土而生,故万物之旺,以土为本,万物之衰,由土而归根。取之于身,在脏,属脾,为土,脾旺则四体百骸健全。取诸于法象,为旋法,土力也,内包四法,即金力、水力、木力、火力是也,共谓五德,而又谓之五行也。

  (化身)将无极之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四十五度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取义中立不倚,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项上颚,谷道微提。此势取法一气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天之纯阴,复本来之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双修也。故心一动而万象生,其理流行于外,发着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一静,其意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理,动静一源,分而言之为化象,合而言之仍归一气气也。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一章

  飞法会真

  飞法性似闪电,属天干庚辛,在身为肾,两仪也,属右命门;在五行属金(情也),有白虎肺金之气。行之于性体,筋络舒畅,丹田气足,灵气贯顶,玄门谓之日云朝项。

  形之于拳法,骨坚如金石,动如闪电,缩身而起,长身而落,有挟人之技,穿针之妙,点穴之精,返身旋转之灵通,行如流水,无坚不摧,故日属金力者是也。其拳顺,则肺金之气和畅,而无咳喘之疾;其拳谬,则肺努而体弱,弱则生病。步径斜曲,两步一组。

  法曰:

  白虎之精 五行肺金,

  丹田火发 灵气通神,

  行于拳法 闪电穿针,

  四体和畅 刚柔齐伸。

  第一节 飞法 左开始

  (开始)将两仪之势,(步法)右足不动,左足向斜进步成斜丁势,两股屈弓,左足尖挺劲蹬力,膝盖上提,右足挺劲蹬力,膝盖下跪劲,两膝里相合,小腹放在大腿根上;(手法)两手同步前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上,从心口上起,往前托劲伸出,两肱抱撑,似直非直,似弓非弓,右手在左手腕下肘前,相离三四寸,目视左手中指梢。鼻与手对,手与足顺,两肩松开,两胯根塌劲,是肩与胯合;两肘微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手与足合,此谓之外三合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身法,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是斜,斜是正;阴为阳,阳则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六和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阴阳相合,阴阳相合,则两仪分像,三才而生之法门也。取之拳意,谓金手,金手刚猛,力能攻坚击锐,故各法象,皆依此开始而化身也。

形意拳五行拳

  法曰:

  三才三身非无因,

  分明配合天地人,

  三元灵根能妙用,

  全体法象亿化身。

  法曰:

  左足斜出,右足斜横;

  两股形曲,两足力蹬;

  手心朝上,前伸顺胸;

  两肱抱撑,目视手中;

  肩松胯坠,头要上顶;

  五指各分,阴阳化生;

  两仪分像,化身(意也)无穷;

  三元灵根,久炼坚凝。

  第二节飞法左化身

  左化身(变化是也):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足腕挺劲;右手心朝上,亦同时顺左手腕外,向前稍拧伸劲直出;左手掌同时顺右肱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下,往回极力拉劲,至右肘下紧靠停住:两肱抱撑,屈伸,两肩松开,两股弯曲,头项、身挺、胯坠,仍如前势,目视右手中指。

  法曰:

  左足不动,右足前进;

  左手回拉,右手前奋;

  前手取鼻,后手肘近;

  手足与鼻,列成直降;

  头顶足蹬,肩窝吐劲;

  两肱抱撑,丹田气沉。

  第三节飞法右化身

  右化身一:左足不动,右足向右方斜进步;右手心仍朝上,臂肱挺劲,同足进时,用横力向右直出;左手不动原势,与右手同时向右横力;肩松、胯坠、气沉、腿屈、身子半阴半阳,目视右手中指。

  法曰:

  左足莫动,右足右进;

  两手原势,横力挺劲;

  目力贯指,丹田气沉;

  肩松胯坠,腰似车轮;

  挺劲贯顶,身有平准。

  第四节飞法右进化身

  右化身二:右足不动

  ,左足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顺右肱外拧至手心朝上,极力伸出,至极度为止;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下,顺左肱向回拉劲,至左肘前紧靠,停住;两肱、两股、胯、腰、膝之劲力,仍同前势,目视左手中指。再向前练,左右二势化身,手足身法步,均同,数勿拘。

  法曰:

  左足不进,右足前行;

  左手前伸,顺肱(右肱也)出拧;

  右手合扣,回拉护胸;

  目意贯指,精气贯顶。

  第五节飞法右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步,与右足尖相对成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右肩,平合劲;右足随进乃顺,右手同时顺左肱肘外拧劲前伸,至极度止,高与肩平;左手随向里合劲,手心向下顺右肱往回拉劲,至右肘下停住,紧靠,目视右手中指。再进步化身,法均同,收势原地休息。

  法曰:

  左足回扣,顺势转身;

  左手右合,右手前伸;

  右手进前,手足对准(鼻子也);

  目视手掌,听息下沉;

  再向前演,手足莫紊;

  左右回身,依此法箴。

  第二章  云法会真

  云法性似波浪,属天干壬癸,性能一气流通,忽高忽低,荡荡流行绵绵不息。以拳法性情言之,云从龙,身体行动如神龙游空,蜿蜒旋转行踪无定,犹水之流,克尽其曲折能事。取诸身属肾,在五行属水,故谓之云法水力也。此拳形,外和顺,而内刚猛,有丹田气实之妙,古仙云:「丹田气实,身轻体健」,正是此形之要义。拳行顺,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疾不生;拳行逆,则意失其真,气不下降,两足如浮萍,真劲不生,拙力不化,终身未克有济也。步径曲直无定,两步一组,学者最宜深究其妙道。

  法曰:

  云龙游空 忽高忽低。

  荡荡流行 绵绵不息。

  行迹无定 身轻腹实。

  万缘皆空 精神蓄之。

  第一节云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之姿式,先将左足向前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足进时,从胸向前极力伸出,左手心朝上,高与左肩,顺膝;右手心亦半朝上,掌伸至左手腕下,相离四五寸;两肩松开,两肱屈伸,头要上顶,腰挺胯坠,两股屈弓,双手腕皆宜挺劲,目视左手心,势谓之云法接手。

  法曰:

  左足先开,右足斜横;

  两手同发,迅速要猛;

  前手平肩,后手抱胸;

  腰挺胯坠,头宜上顶;

  四腕挺力(手足指腕),股肱屈弓;

  目视手心,精气要充;

  第二节云法左捋手

  (化身)右足不动,再将左足尖斜横,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下;右手亦同时向里往上扭劲,扭至手心朝上;两手一齐向后极力拉劲;右肱拉至肘在胸,手顺左膝,与心口相平;左手拉至右肘旁大指相靠,身含缩力;臀下坐力,两肱曲弓,两足蹬力,目视右手心。

  法曰:

  右足不动,左足进横;

  双手阴阳,回捋缩弓;

  左手肘近,右手平胸;

  臀向下坠,头宜上顶;

  股臂曲弓,两足力蹬;

  目视前手,神意兼雄。

  第三节云法化身进步

  (化身)左斜之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两手原势不变,极力向前推劲伸出,右手伸至高与右肩平顺,左手伸至右手腕;股肱皆要半圆形势,肩松开,挺膝,坐胯,目视前手心。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数勿拘,左右进步,化身,皆依此类推。

  法曰:

  左足不动,右足前进。

  两手原势,极力前奋。

  右手顺肩,左手腕近。

  手足与鼻,列成直阵。

  化身再演,手足莫紊。

  依次法规,变化通神。

  第四节云法右转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劲,与右足呈八字形,右足随进成顺;右手同转身时,向里合劲至心口上,左手亦向下合,往怀里抱劲,至右肘,同时极力伸出,如云法一图。回演化身,仍如前势,归与原地休息。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法曰:

  左足回扣,右足顺进;

  两臂合抱,随转前伸;

  左右化身,手足莫紊;

  原地收势,屏息下沉;

  第三章  摇法会真

  摇法性似龙,属天干甲乙。在身为肾,属左肾门,在五行为木(性也),在五脏属肝,有青龙甲乙木之气,施之于身则平肝固气,行之于四体百骸,则皮肉如绵,而筋骨如钢,骨骼无处不生锋芒。曲直之行,以拳法妙用言之,活动筋络,能屈能伸,有飞腾变化之神,有静中策动之妙,故曰:摇法性似龙,属木力者是也。此拳外静而内动,外柔顺而内刚猛。

  拳形顺,则心中虚空,丹田气坚,平肝固气,而目光明。拳形逆,则性味不灵,气滞伤肝,肝伤则两目昏痛,学者不可大意,若能细心研究其妙道,神乎技也矣。步径斜曲,两步一组。

  法曰:

  青龙之气 五脏属肝,

  四体百骸 筋骨刚绵,

  外静内动 丹田气坚,

  精气贯顶 劲起涌泉。

  第一节摇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前进;双手同时手心翻上平心口,极力向前伸出,左手顺膝平肩,右手伸至左手腕下(势谓之无极接手);势不停,两手阴阳向左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右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左膝平乳;左手捋至手心向下,在右肘旁,相离四五寸。形象右肩左膝,头顶身拗,目向右平视。

  法曰:

  右足不动 左足前进,

  双手翻上 顺力前伸,

  伸势不停 回捋斜劲,

  左手抱肘 右肘顺心,

  两手阴阳 目右传神,

  舌卷气息 屏气下沉。

  第二节摇法右化身

  (化身)左足先向右进步,右足随前大进步,足尖稍向里合;两手阴阳,同足进时,向右斜横(弧形)极力捋劲,左手心捋至朝上,肘顺右膝平乳;右手捋至朝下,在左肘旁,相离四五寸。势象左肩右膝,目顺左手心前视。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意,均相同。

  法曰:

  左足斜步 右足大进,

  两手阴阳 斜横捋劲,(向右)

  左肩右膝 目瞬手心,

  右手旁肘 左臂屈伸,

  左右化身 势不宜紊,

  依法类推 阴阳通神。

  第三节摇法左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向左足傍,回扣步,成大斜八字势,左足随进;两手同转身时,阴阳合力,向左斜横(弧形)捋劲,左手心向下仍抱右肘,右手心向上仍顺左膝;平肩,与前势相同,左右回身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

  法曰:

  右足回扣,左足随进;

  两手阴阳,随势化身;

  手足变化,臂曲力伸;

  两股弓曲,足指扣劲;

  收势休息,丹田气沉。

  第四章  晃法会真

  晃法性似醉翁颠倒(内含真火),在天干为丙丁,在五行属火,取诸身为心。生心为性,性定即禅,心动即机,机动则猛虎出林,火发则神龙游空。形之于内,有禅机之妙,醉翁火发之意。形于拳法,用之发手如爆裂之炸弹,势动如火之烧身,有背摔之功,有猿猴之灵,且异常猛烈,刚柔相济,故日晃法火力也(火有性而虚无)。拳形和,三昧通灵,躁心化,玄妙生,体舒神畅;拳形不合,则中心不空,四体失中,筋络拘率,诸法皆不得中立地位,学者不可不慎。倘能仔细研究,得其真铨,以术接命,而寿延年。身拗步斜,两步一组。

  法曰:

  醉翁性颠颠倒颠,

  性定神安醉如眠,

  禅机一动真火发,

  性命皈根见玄关,

  三昧通灵成大道,

  以术延命寿绵绵。

  第一节晃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里扭劲,至手心朝上,平心口一起往前极力伸开,如托重物相送之意,与肩相平;两肱屈伸,如怀中抱物之势,俟伸至极端,两手随向下翻劲平胸(头要上顶力),如托物猛翻下放之意,两手俟平胸时不停,仍手心翻上,还成托物之势;股肱屈伸,头顶,身挺,目视两手中间。

  法曰:

  左足斜进,右足斜横;

  双手起伸,托物手中;

  待伸极端,翻放平胸;

  势不宜停,翻上要猛;

  仍落起势,目视掌中(两手中间)

  第二节晃法右化身

  (化身)左足向右斜进步,两手托物之势不拳回,同足进时再向上起,端劲齐眉,向右方摇肩,晃身两肱似画上半圆形;右足随大进,两手俟右足着地时,随向下翻劲平胸,如托物翻放之意,两手俟至胸不停,仍翻上成托物之前势。再演,惟两肱不拳回,手足身法步相同,数勿拘。

  法曰:

  左足右开,手托上举;

  摇肩晃身,臂半圆势;

  右足着地,翻落猛起(手翻上起);

  势不宜停,互相一理;

  手足身法,以此为之。

  第三节晃法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先向左,转身进步扣势,与左足成大斜丁势,两手仍托物之势,随同上起,摇肩晃肱齐眉;左足随转身进步仍顺,两手俟左足着地,仍猛翻、下放、上起,与前势精神劲力均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

  法曰:

  右足回扣,随势转身;

  两手上举,两臂力伸;

  左足随进,手翻气沉;

  下落上起,力举千斤;

  左右互换,手足莫紊。

  第五章  旋法会真

  旋法,性似旋风,在天干属中央戊已,在五行属土,取诸身为脾。脾者,意也,为人之元性,意能变通万象,如土能生长万物也。行之于身内,属阴阳二气开辟之机,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两者循环,形似璇玑,道谓周天,孔云行庭。行之于拳,性能是一气之开合,其形圆,其性实,无纵横,旋转似弹丸,万法开端,能与各法相合,故曰土力也。形势顺,则内五行合,身体健壮,百疾不生;形势逆,则气努伤脾,脾胃虚弱,则五脏不克溶化食物,各疾由此而生,诸法亦失其真意也。学者深思默悟而得之于身心,以通诸窍。步径,斜八、正八、斜丁、正丁,内含八卦图。

  法曰:

  天旋其外 寒暑无穷,

  身旋其内 术命相通,

  行之于拳 开窍通灵,

  脾胃健壮 百疾不生。

  旋法与各法之步径不同,由中央戊已土开始,以立正九十度之无极势开步,左旋右为齐,右旋左为齐,外圆内方,取天圆地方中央土之意。足之动机、开合,皆依正八、斜八、正丁、斜丁,或向左向右,或右向左,九十度之步骤为之。其动机之四周,合三百六十周天之数,学者悟此禅机,游身、化象、八卦、九宫之玄理,在其中矣。道云:「得其一,而万事毕。」即此意也。

  第一节旋法左转身开步一动

  (开始)无极势,先将右足向左足旁回扣,进步成八字势(此谓之合),左手随右足扣步时,向里合劲,从胸前,顺左乳上躜(zuan,向上或向前钻),至手心朝上,与项相齐,肘与右膝相顺,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外拧,至手心朝下,大指紧靠右胯,头顶,身拧,膝扣足蹬,目视左手心。

  法曰:

  右足回扣 两足八形,

  左手上伸 极力钻拧,

  左肘右膝 目视手中,

  右手心下 臂稍外拧,

  头身挺起 两臂拗弓。

  第二节旋法左转身开步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足向外进步,与右足成反八字(足谓之开),左手向外拧,用抓力,俟左足着地,顺向下搂,搂至左胯,手心朝下,肱稍外扭,右手亦同转身开步时,向里合劲,从胸顺左乳上躜,与顶相齐,与左膝相顺。头顶、身拧、足蹬,目向右视,再进步化身,右足仍扣,左手上躜,右手下搂,与扣步图一同,再化身与图二同,数勿拘。如右转化身,手足身法均同,收势归于无极休息。

  法曰:

  左足进开 八卦成形,

  左手抓拧 下搂胯平,

  右手上钻 手心平顶,

  右肘左膝 挺劲身拧,

  两足蹬地 目视顺平,

  右转化身 与此雷同。

  7、五法合五行

  天有阴阳阖(he,闭)辟之极,人有阴阳动静之理。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人身阴阳不离呼吸,阴阳动静,合乎天地,阴阳化生,分为四象,合中一行,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发于外。

  且五行相生之道,水得金而生,木得水而达,火得木而旺,土得火而多,金得土而生,阴阳化育万物焉:五行相克,木遇金而伐,火遇水而灭,土遇木而克,金遇火而缺,水遇土而绝,五行之气,万物尽然,岂可胜竭。

  且五法拳术之生,取义包罗万象,五法之克,以应敌,取其五种力也,生克之理,取义命名,亦犹此意。五法分演谓之辟,合演谓之阖,单习谓格物,合而谓修身。

  单习不熟,且莫合演,因内中神化难得贯通一气。拳法贵乎贯通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

  五法合一演习,势如连珠箭,无论地址大小皆可为之。小者,用八字步进退、转身,大者用飞行九宫之步,使于游身化影,缩身藏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狭小之地,且不觉其小,方圆宽大之处亦不见其大。合一图路线,谓之初步,如往宽大演之,至十二节旋法(土力)不回身,仍接演左手飞法(金力),再演前势。如回身,至旋法而回演,进退往返四十八势矣。学者,依图悟象形,神妙禅机,点穴妙法,剑术神化,诸器械运用,无不含藏其中,知此术可以通神明矣

  第一节 飞法开始

  (飞法)开始,无极,左足,先向左斜进步;两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一齐极力向前伸,左手与左膝相顺,与肩相平,右手在左手腕下。手足,身法,劲意,仍与单习势同,目视前手心,谓之金力也(见飞法图)。

  第二节 飞法化身

  (化身)左足不动,右足前进,右手同足进时,顺左肱手腕外,极力向前伸出,手心向上。

  飞法图顺鼻平肩;左手向里合,至手心向下,顺右肱往回拉劲,至右肘停住,目视前手心。一二图手法,要连贯一气为之。

  第三节 云法一动

  (化身)右足,向右方斜进步,左足稍动;左右两手,同步进时,向右横劲,挺力,俟足着地时,阴阳合劲,左手心朝上前伸平乳,肱顺右膝,右手心朝下,在左肘,大指靠肘,两股相拗(ao,不顺),目视左手心,谓之金生水。

  第四节 云法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拧劲相抱,极力向前扑出,手指稍扣力,抓劲,两大指相对,手心朝下与鼻相顺平心口;头项,两肱屈伸,两股屈弓,腰挺起,臀坐力,目注意大指中间平视。一二云法,手足身法意,要连贯一气,不停为佳。

  第五节 摇法一动

  (化身)左右两足不动原势,双足同时提起往后退步;两手同足腿时,向左阴阳合劲捋力,捋至右手朝上平乳,肘顺左膝,左手心朝下,在右肘旁,相离四五寸,肱半弧形,目向右前平视,谓之水生木。

  第六节 摇法二动

  (化身)左足俟两足同退着地时不停,随往前进步,右足稍跟;左手同时顺右肱极力往前发出,手心朝下平肩;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手心朝下回拉至左肘下平心口,大指相靠肘,两肱屈伸合抱,目顺左手中指平视。

  第七节晃法一动

  (化身)左足不动,足着地时,速向外扭劲,至极处向下抓力,按劲,下捋,顺右膝肩,两肱向里有抱力;两足蹬劲,目向右手平视,谓之火生土。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十节 旋法二动

  (化身)右足不动,左手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躜起,肱顺右肩,手齐顶;右手微里合劲,下捋至右胯,左足向左斜进步着地,左手俟足着地时,速向外扭劲,至极点,向下抓力,按劲,下捋,顺左膝平肩;两肱要开展抱力,足蹬劲,目顺左手平视。

  第十一节 旋法三动

  (化身)右足仍向右斜进步,左右两手动作、劲力、神意,仍与旋法九节同,左足仍存原势。

  第十二节 旋法四动

  (回身法)旋法,回身与各法象不同,右足在前右转身,左足在前左转身。转时,前足稍动,后足与前足之外回扣步,与前足成大斜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里合劲,顺胸极力拧躜,上起,手心朝上,高与顶齐:右手亦同时向下抓力,下捋,手掌至右胯停住;身拧,头顶,股拗,目向右肩平视,谓之旋法回身。

  第十三节 飞法

  (化身)扣足不动,(即左足)后足随转身时向前进步仍顺:右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至手心朝上齐胸,向前极力伸出,自极度,高与肩平;左手亦同时向外拧劲,下捋至胸,极力同右手前伸,手心朝上,至右肘下停住,目顺右手心前视,谓之土生金,仍与飞法开始相同。再演左手,左足进步、化身,与二节飞法同。回演仍接左手云法,左右互相演习,依此类推。

  下编

  窃考伏羲画卦,取象而易成,修道之士演象以延寿。鹤能养神,鹿运尾间,龟善纳气,天性各赋,有延年之良能,而人不能,故先哲取意于法象也。

  灵空禅师参赞三教真法,通明禅理,发明玄机,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象,命名于道统,曰象形术。

  外形其象,内蕴其意,推演八象之化身,而练心练性,悟三昧之窍奥,而养气修真。且八象之性灵,有三十二法象,亿万化身,只以龙善变化、虎长三绝、猿神灵空、吼狮威容、牛生桩力、马练腹实、象通筋络、熊练丹田。

  是术,不为而健身心,且又专攻点穴(《点穴术》一书详细绘图,另付刊于世),其中有法有则,尽理尽性。若能至诚不息,玩其象而悟其意,练其性而养其神,效其良以,通其造化,可以易骨、易筋、洗髓,而延年益寿。

  若得其神妙,非口授心传,学者难得其要素。其象可以形容,其神实难笔述,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正是此意,善练者,玩索而得之,则终身用之不尽也。

  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更推演为六十四卦,三五错综,肇自太极。太极者,先天之祖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也。

  阴阳之母,乃是五行八卦之蒂,五行者,五法身也,八卦者,八法象形也,亦即先天、后天、内卦、外卦,合而归一之道也。二者之分别,在后天能为先天之用,先天能为后天之体,性命双修,即在于此(华佗五禽戏论之最详)。

  无先天,则后天无根本;无后天,则先天不完全,本之为言根源也。有先天之本,无后天之培养,则入于清静、无为、枯禅、寂坐,不能以全其体。若欲先天健全,六阳纯正,非借助后天有象之身,以行其有为生化之道(即五法八象),不能补其先天真一之祖气也。

  但功夫初练时,四体之作用,心不合意,意不合气,气不合力,力不合势,势不合象,凡此不合,虽有顺逆之分,要皆由于先后天不合之故耳。以象形之理而言,分则谓之先天后天,合则谓之混元一气。

  以先天言,五法八象无形之意(外静内动之意),即身中无象之八卦也;以后天言,则四体动静、开闭、伸缩,即有象八卦也(八象法身)。然从此分,指先后两天而言也,若合先后天而言之,则曰「太极」。

  太极者,天命之性也,秉于心者谓性,发于心者谓意,意之所至,则四体百骸莫不听其指挥也。若欲练习合一之体,得其神化之道,故须莫犯三害,九要八论更不可失,依象形之规矩,次第运用而习之,久则若合符节,得其神化之理,不难妙极神明,自然发挥,一至火候纯青,刚柔相济。像无象,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登峰造极,达其境也。

  此八卦八象合一之解释,练功之要着,殆尽于此。《中庸》云: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其所在斯乎,苟学者,至诚无息,心体力行,通其变,极其数,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则斯道之能事毕矣。

  第一章

  震卦龙象会真

  震仰盂,震卦雷象,震得干初阳,主生长,其性属阳木,故居正东木旺之方。取诸身,在脏为肝,又为心,属离火(见龙象图)。

  象之于物为龙(龙性阳含真阴),《丹经》云:龙从火里出。龙之为物,其动生云,云从龙,龙生六气,在拳像有六法:

  降龙法(谓龙象图)龙),云龙虎显(又谓游龙探爪),龙飞万里(又谓神龙闹海翻江),神龙缩骨(又谓抖甲),潜龙在渊飞龙升天(《易》云在田在天),神龙击地(俗称霹雷击地)。

  以龙之性灵言,神生目,威生爪,气发丹田,劲起涌泉,刚柔曲折,缠绕惊抖,隐现莫测,动如云行万里,势如虎贲三千。与虎气相接,一升一降,互为循环,道家谓之水火相交,外刚内柔。

  其象合,心内虚空,清气上升,而拙火下降,三田往返,关节通灵;其象谬,则气努,肝火旺,身被阴火焚烧,而心窍不能开矣。学者,深思格物,勉力求其要义,以术延命。

  法曰:

  震卦阳木,五脏属肝,

  心为离火,龙性起源(古仙云:降住真龙丹可圆)。

  龙生六气,云龙虎显,

  神威生目,气发丹田。

  刚柔屈伸,莫测显隐,

  关节通灵,三田往返。

  心窍开朗,道法真源,

  龙法心得,性源永安。

  (丹经云: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旁路去寻真)(见图3)。

  第一节降龙桩一

  (开始)无极,先将左足向斜前进步,足心悬起,趾抓地,右足不动:左膝提劲,足腕挺力,右膝跪劲,两股屈弓,两膝里扣,小腹放于两腿根上,腰挺起;两手同足进时,向里合劲,合至手心阴阳相对,如捧重物相送之意,极力向前伸出,伸至左手心朝下,高齐眉,与鼻相顺:

  右手心朝上,伸至左手腕下,相离五六寸,平喉;两肱屈伸抱撑,肩下行,至关节通灵时(见图4)。

  肘松开,微要垂劲,头劲顶起,脊柱直竖,臀坐力,怒目视左手大指。练此势心内不用力,先要虚其心,听息再化右法象。

  第二节降龙桩二

  (右化象)左足先向右斜进步,右足随同向前大进步;左右两手心相对不拳回,同足时进,向右阴阳合劲,扭力前伸,右手心朝下,伸至高齐眉,与鼻相对;左手心朝上,仍在右手腕下,离五六寸,平喉。

  手足身法意,与开始相同,怒目视右手大指,停住。学者练习此左右二象,宜慢不宜速,一势要站五六分钟工夫,左右化象,皆依此法,故谓之降龙桩。龙象各身法,皆用此法开始,书此二图,以备学者单习。若演缩骨抖甲,仍归开始一图为之(见图5)。

  第三节神龙右缩骨

  (化象)降龙一图,左足往右足前斜进步,足尖斜横向外:两肱不拳回,左手同时再往里扭劲至极处,手心向上,躜过顶抱头;右手往下合抱伸力,掌心朝内,顺左胯,齐肋,两肱合抱劲。形势右肩左膝,两股相拗,头顶、身拧、骨缩,腹在腿根上。气沉丹田,怒目,顺右肩上视,谓之神龙缩骨(见图6)。

  第四节神龙右抖甲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往前进步;右手同足进时,极力猛向外,往上翻力抖劲,抖至手半超前,高齐项,与膝足相顺:左手亦同时向里合,抓劲,往下捋至手心朝下平脐,相离七八寸。头项、身挺,臀坐,尾摇,晃身,怒目视右手虎口(见图7)。

  第五节神龙左缩骨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斜横往

  左斜进步:两肱不拳回,右手同足进时,向里扭劲,至极处,手掌上起过顶抱头;左手往下合抱伸力,顺右胯齐肋。形势,劲力,两肱合抱,左肩右膝,两股相拗,头顶,身拧,骨缩,腹在腿根上。丹田沉气,怒目视左肩上视(见图8)。

  第六节神龙左抖甲

  (化象)抖甲,手足、身法、劲力、神意,与右二抖甲图同。再演缩骨、抖甲,仍同前,惟练习缩骨、抖甲二势,要一起呵成,方得其真意(见图9)。

  第七节神龙右转回身缩骨

  (化象)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转回身法)右足稍动,左足向右回扣,进步与右足成大八字势;两肱同时合抱力,左肱不拳回,向里合劲,合至手心半朝上,过顶抱头,右手亦向里合抱力,至手心半朝内,在左肋(相离六七寸)。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形势右肩左膝,两肱屈抱,两股屈拗,头顶,身拧,骨缩,气沉,腹在腿根,目顺肩平视。再回演,手足身法意,均与前化象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推,收势原地休息。

  第二章

  兑卦虎象会真

  兑上缺,兑卦,泽象,得坤末阴,主消化,其性属金,故居正西金旺方。取诸身,在脏为肺,属阳明燥金之气,又为肾,属坎水。形之于象,为虎(虎性阴含真阳)。道经云:虎向水中生(见虎象图)。

  虎之为物,动则御风,风从虎,虎气六法,以拳象之有六势:

  一、伏虎法;二、猛虎出林;猛虎摇酋搏食(又名翻剪攫(jue,用爪子抓)食);四、猛虎奔坡(内藏扒心剖食,又

  名怒虎惊稍);五、猛虎摇首摆尾(又名虎坐抖威,又名单爪搏食):六、猛虎搜山(又名摇首返身)。

  以性情言之,虎性灵,精壮有生气,劲力起子臀尾(名督脉穴),头顶、爪抓、周身鼓荡,意相搏击,精气催身,神发威严(神气精意目力也),进退猛烈,横冲直撞,浩气勃勃,呼啸叱诧,谷应山摇,像尤虎贲三千,气若龙飞万里;与龙法之气,联属升降,丹经谓之水火既济(演龙虎二法,非精神圆满内气充足,不能得其要素)。

  形容于拳法,刚柔相济,法象顺,则督脉通,督脉为百脉之源,仙佛成道之途径,督脉一通,百脉皆通,则肺金气合,先天气足,习久自臻上乘;法象逆,则肺金气努,而百脉亦因之不贯通,诸化象亦无法身矣。

  学者苟细心默悟,不难得龙虎二气之要素,以健身心,而性命双修焉。

  法曰:

  兑虎命根 五脏属金,

  动则脚风 猛虎出林(丹经云:伏住真虎命永固)。

  灵气贯顶 鼓荡周身,

  象取于拳 神气催人。

  劲起臀尾 动生风云,

  叱叱谷应 勃勃精神。

  虎贲三千 威力逼人,

  虎法心悟 立即成真。

  第一节猛虎出林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前进步;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猛向前,平胸扑出,手要有摧搓抓按劲力,两大指相对,平心口,与鼻相顺:两肱屈伸抱撑,肩窝吐气,意达指心,身腰挺劲,两股形曲,足趾抓地,臀坐摇尾,头顶、怒目,眼顺两大指中间前视,谓之出林(见图11)。

  第二节 摇首搏食

  (化象)左足,向右斜横进步;两手不拳回,掌心仍朝下(虎象之手心朝下,演法身永不朝上),同足进时,向右摆肩,晃肱,手往上起,至平顶,向下斜扑出,扑至两手平心口;身腰有拧、缩、伏力,右手肘顺左膝,向前屈伸,左手在右手腕后,两肱屈伸,两股剪子股势,怒目顺右手背前视,谓之搏食(见图12)。

  第三节猛虎伏身攫(jue,用爪抓取)食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随往前大进步,着地;左右两手,俟右足着地时,极力猛向前推,两肱屈伸撑抱,肩要松开,掌平,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头欲冲人,足欲踏人,气欲逼人,威猛迫人,怒目顺两手中间前视(图13)。

形意拳五行拳

  第四节 猛虎摇首奔坡

  (化象)右足稍进,右手不回拳,掌心向左平合,合至平顺左肩;左足随向前进步着地,左手亦同时顺右肱向前推出,平心口,右手俟左足着地时,手心合下向后回拉至左肘下脐上;两足蹬劲,头顶、腰挺、怒目,顺左手背前视(图14)。

  第五节摇手扒心剖食

  (化象)两足同时提起换步,右足向右进步,左足向后稍退步,两足成斜丁势;两肱不拳回,右手心朝下,同足换步时,顺左肱向前伸开,至极处,用抓劲,下按力,高与心口相平,足尖鼻尖相顺:左手亦同时抓力,撕劲,回捋至右肘旁平脐;两肱屈伸撑抱,足趾抓地,挺劲、臀坐、胯坠、尾摇、晃身、抖肩、怒目,顺右手背前视(图15)。

  第六节跳溪扑食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斜横,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齐往前伸,出至极处,高平脐,右手稍向前,左手在右手腕下,两肱屈伸;腿剪子股势,身腰伏劲,臀向后坐力,腹放腿根上,气沉丹田,怒目,顺右手背前视(图16)。

  第七节猛虎纵身出洞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怀中搂劲,至肘,对脐不停,仍极力猛向前抖劲扑出,掌出平心口,大指相对;头顶,足蹬,摇首,怒目,坐胯,挺膝,目顺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7)。

  第八节 猛虎伏身回首

  (化象)左足在前,右回身,右足在前,左回身。回身时,前足微动,后足向后退进步;左右两手不拳回,向前仍存原势,身腰伏力,头顶,往回,后扭劲,神意,怒目顺后腿向前远视(见图l8)。

  第九节回首返身搏食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大进步;左右两手,朝下随足进时,向左一同横劲斜行扑出,左手稍向前,右手在左手腕下,两肱曲伸;腿似剪子股势,身腰下伏,腹在腿根,臀部后坐,头顶,怒目,眼顺左手背前视;再进步,化象、劲力、神意、手足法身均与猛虎出林一图同,左右化象,互相联络,演之均同,数勿拘。推演此合法,须连贯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收势无极休息(见图l9)。

  第三章 坎挂马象会真

  坎卦,水象,坎陷也,坎得坤中阳,阳焰阴生,阳入而生潮,故有坎中满之象。取诸身内,则为意,意出心源,故道经名意马。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而意,通变万象。以性情言,谓之马象。

  马是离宫火蓄,而居于坎位,坎属水,故有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之功。法象于拳,用言,有龙之天性,有抖毛之威、迹蹄之功、撞山跳涧之勇,外刚,内柔,具有丹田气满之能力,中心虚空之妙象。

  其法象和,心中虚灵,丹田气足,阴火消减而清气上升;法象不合,则肾水虚弱,先天失调,心中邪火不降,反为阴邪所侵,各疾因此而生。学者最宜细心研究,得其妙道,而体健身轻。

  法曰:

  坎中水满 意生心源。

  脾为后天 肾为先天。

  意马心猿 坎位中安。

  发象于拳 抖毛跳涧。

  刚柔兼并 气满丹田。

  心中虚灵 身轻体健。

  水火既济 性命双练。

  得其妙道 于佛有缘。

  第一节马象呼吸二机

  (开始)无极,两足立正面微仰(练此象先宜调息),从鼻中吸气,绵绵不绝,一直吸入丹田,微停(谓之后天深吸机)。此时两股下屈,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掌心半朝下,指分开,平小腹一齐极力,猛向前伸,神至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吸机之气,俟手足前进发出时,一同呼出(呼机),两肱屈伸,右膝下跪力,左膝提劲,足蹬力,腹在腿根,臀部下坐,头项劲,目顺两掌中间前视。

  第二节马象吸机

  (化象)左右两足不动,两手心朝里合,向怀中抱劲,抱至肚腹,两手大指、食指、中指相对成三角形,两肱肘成阴阳鱼象,鼻子亦同时绵绵不断,向丹田内吸气,头上顶,腰身上挺:两股内意,似伸非伸,足趾蹬力,目向前平视,谓之坎中满(后天吸机)见图22)。

  第三节马象呼机

  (化象)左足不进,右足向前直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手心半朝下,从脐向前极力猛劲发出,平心口,吸机之气,从丹田亦同时呼出。手足身法意,与一节一图同。向前接演,吸机手向回合抱,呼机手向外发出,数勿拘,自便(见图23)。

  第四节 马象 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左足向右足傍进步,回扣成大斜八字,右足随提起并立,足尖着地;左右两手,同时亦向怀中合抱,掌心至脐,大指食指中指相对,两肱仍阴阳鱼象,气亦同时吸至丹田,头顶,身挺,股屈,目向前平视。

  回演吸机手合抱,呼机手伸出,左右回身均同。练此法象,宜静不宜动,总宜深呼吸为佳,久练百日纯工,则丹田气足而坚凝,腹硬如石,有不思议之妙趣,《老子》云:「身轻腹实」,正是此意也。以后手足动作,皆依法规为之,收势原地。

  第四章  离卦牛象会真

  离中虚,离卦火象,为阴中阳,阴借阳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取诸身,为性,性定为禅,性动为机,又为心,心中有虚空之象,像取于物则为牛(见牛象图)。

  牛之为物,秉土而生,有九宫之称,有火土合德之意。象形于拳,外刚内柔,两足能栽根,性有挺劲之力(挺颈精神贯顶),有摆角之威(骨骼生锋芒),有厮斗之勇,与猛虎相搏,而其肘且具有按点之术。

  其法象顺,则心中虚灵,抑心火,滋肾水,通任开督,真情化气,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阴邪,涤荡百脉浊秽;

  其象逆,则心窍不开,脾衰胃满,五脏失调,而内象神化不能得。学者,精力作去,以开心中灵窍,而得神化之妙道。

  法曰:

  动则为机 禅定为性,

  心生虚灵 道谓空空;

  通任开督 化气真精,

  流通百脉 灌溉三宫(黄庭、土釜、泥丸);

  象形于拳 摆角挺颈,

  猛虎相搏 厮斗之勇;

  肘有按点 步行九宫,

  精力做去 神化自生。

  第一节牛象开始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用事攥拳,掌心向下,一齐从小腹,分张伸开平肩,手背向上,虎口相对,离八九寸,两肱合抱,肘向外扭;两股屈弓,足半骑势,臀部下坐,与两膝盖并行线稍高,头顶、身挺、胯坠,气沉丹田,瞪目向前平视。久练此象,足下能生千斤力(见图2)。

  第二节牛象化象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半骑马势,向前进步;两肱两手不拳回,仍存原势,同足进时,摇肩,晃身。手足身法意,与一图同,左右相互化象,进步皆依此推,数勿拘(见图3)。

  第三节牛象回身摆角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左足往右足后进步,扣成大斜八字势;左右两手原势不拳回,右手拳随转身时,向里拧肘,拧至顺乳,拳心朝上,左拳亦拧至平肩,两拳心相对;身腰向右拧劲,目顺右肩平视,谓之牻(mang,毛色黑白相间的马)牛摆角。再回演,两手两足,仍归原象,左右回身法均同,收势归原地休息

  第五章  干卦象象会真

  干三连,干卦天象,干阳之性也,三爻相连,其性属金,以象体言,谓之天,以性情言谓之干,以其不能生育万物,故退居西北阳弱之方。

  其象于物,则为象,像为南方水中之兽,水生木,取诸身则属肝肺;象之于拳法,外柔内刚,能覆盖肝肺,活通经络,有屈伸、卷掷之特能。

  故象势顺,则肺金肝木气合,血脉舒畅,精神活泼,神力倍增,而无咳喘目疾之患;法象谬,则干遇震四体不得中和,干临坤心窍不能开朗,筋络发拘,百骸关节失灵。学者,宜果力精心求其神化,证悟其理,以得其道。

  法曰:

  干卦三连 金木之精,

  退居西北 因其不生。

  物形为象 神力无穷,

  象形于拳 神力反弓。

  筋络舒畅 关节灵通,

  神曲卷掷 精气倍增。

  得其神化 果力求精,

  证悟其道 即见虚空。

  第一节象法开始

  (开始)无极,左足向前直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时掌心半朝上,平心口,向前直伸,伸至与顶相齐,左掌顺鼻,右掌中指、食指、无名指,在左手腕下相靠;两肱屈伸,肩松开,胯坠,足蹬力,目顺左掌心前视(见图6)。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第二节 象象 伏身

  (化象)再将左足尖向外斜横进步,右足仍不动;左右两掌心,同时往里合劲,阴阳相合,向下捋,身子亦向下伏;右手肘捋至在左膝,左手捋至在右肘下,两掌心,半阴阳相对。

  身法:右肩、左膝,两股剪子拗势,臀后坐,头顶力,目向上视(见图7)。

  第三节象象起身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直进步;两掌心相对,同足进时,一齐向上伸出,身子亦挺劲,右掌心半朝前,伸至左掌腕下;两肱屈伸,肩松开,两足蹬劲,两股屈弓,目顺掌前视。再向前演,两手阴阳向下捋劲,身子下伏劲,与二节二图同;再化象,三图同,左右互相化象,均同,数勿拘(见图8)。

  一二三图,要一气呵成,不可中间断意。

  第四节 象象 左转回身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向回扣步,足尖与左足尖相对;左手同时向里拧劲,拧至手心朝上齐顶,右手向下合劲,合至左肘下,左足随同前进仍顺,两掌相对,亦同时拧劲向前伸出,伸至与顶相齐;两肱屈伸,身腰挺力,臀下坐劲,目向左手背前视。左右回身,手足身法意均同,收势归原地休息

  第六章  艮卦狮象会真

  艮卦山象,艮止也。艮得干之末阳,主静,其性属阳土,故居东北阳弱之方。取诸身内,则为胃阳之气,以胃气滋生各脏,故象发于外,而化身万象。取诸于物为猛狮,其象生威严,其性最勇猛,有抓食虎豹之力,有抖毛之威。像取于身心,蕴藏于内为意,意可蕴亦可发,意由心生,性由心生,性定神宁,则心藏于渊(谓之聚精会神)。

  气要绵绵,三田上下而往返,精气透泥丸(此节为禅功妙道),发于外而为狮象,以四体百骸,运而形其象,效其神意。威严猛烈,龙蹲虎坐,摇首怒目,晃身摆尾,而运尾闾,坐胯挺膝,而倒委窝。

  神发于目,威生于爪,气发丹田,劲起涌泉,头顶足蹬肩垂,两臂抱撑,神意(劲力)贯爪,丹田蓄气(吐气发声),鼓荡周身,吞吐惊抖,关节灵活,筋络伸缩(有缠绕缩放力)。

  动如神龙探爪,跳如猛虎出林(此法内含龙虎二气,故有是论),神意合一,光线茫茫,长伸(有攻击力)大扑(有擒拿力),短用(有反弓力)猛翻(有跳纵力)。

  神气逼人,身体催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手要抓人,大小关节,无处不有分争含蓄混元力,外柔内刚,外静内动,有丹田气足之妙,有中心虚空之灵。其象顺,诚于中发于外;其象逆,而神气亏,难入其境,学者深思格致,以得其神。

  法曰:

  狮象性体 其灵最猛,

  抖毛之威 虎豹心惊。

  取之于意 心定神宁,

  尾闾中正 精气贯顶。

  气生绵绵 即是禅功,

  象形于拳 神威爪锋。

  丹田蓄气 吐气发声,

  鼓荡周身 吞吐抖惊。

  关节灵敏 中心虚空,

  得其妙理 法象为宗。

  第一节猛狮左滚球

  (开始)无极,右足不动,左足向左进步;左右两手,掌心半朝前,同足进时,平胸猛向前,一齐扑出,与心口相平,两大指相对,掌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抱撑屈伸,肩窝吐气,力贯指心,身腰挺起,两股弓屈,足趾抓地,头顶,目怒,尾摇,坐臀,精气摧人,目顺两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1)。

  第二节猛狮回首抱球

  (化象)右足向后退进步,左足随向右转身大进步,进至右足前;左右两手不拳回,掌心朝下,同足进时,用横劲挺力,往右画半弧形,俟右手顺右胯时,向回拢劲合抱,抱至肘顺心口,掌心半朝上,左拳亦抱劲,合力至右腕傍平肩,相离七八寸,两掌半相抱,似抱球之意。身腰拧劲,两股相扣合拗,目顺右肩前视(见图12)。

  第三节猛狮右滚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半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一齐向前,猛烈右拧,摧搓扑出,两肱屈伸,大指相对,指掌有摧搓抓按力;臀后坐劲,两股屈弓,足趾抓地,头顶,怒目,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神气逼人,目向两大指中间前视(见图13)。

  第四节猛狮翻身扑球

  (化象)左足(在后之足)向回后退进步,右足随转身斜横,向左足前大进步;两肱不拳回,掌心朝下,同足进时,一齐向左摇肩晃肱。手往上起,俟至顶斜横向前扑出,扑至两掌在心口下,与左膝相顺,左手前伸,右手在左手腕后;两肱曲弓,身腰有拧缩伏力,两股弓屈相拗,头顶、怒目,顺左手背前视(见图14)。

  第五节猛狮搓球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身腰挺劲,极力一齐,猛向前平胸扑出;两掌半朝前,有摧搓抓按劲力;两肱屈伸抱撑,肩窝吐气,神意贯指;头欲冲人,足欲踏人,气欲摧人,摇首,摆尾,坐跨,挺膝,怒目前视(见图15)。

  第六节猛狮摇首扑球

  (化象)左足不动,右足向右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向左捋劲不停,同足进时,向右极力极力猛烈扑出(见图16)。

  以上六节,谓之左开始,化象,再演,右化象,六节,为右一图之开始,二、三、四、五图手足、身法、劲力、神意均与左化象同,收势,归于猛狮左扑球,休息。

  第七章 巽卦熊象会真

  巽下断,巽卦风向,巽入也。巽得坤初明,主潜进,其性属阳木,故居东南阳盛之方。其于物也为熊,熊之为物,其性最钝笨,而刚直不曲,像最威严,有竖颈之力。其象外阴而内阳,属之人身为肝,能使心中虚灵下归丹田,真精化气,补还于脑(古仙按: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此象之要义)

  法象于拳,以心意效其能,有晃海(下丹田之腰身)移山(两膀)之力,有拔山之能,斗虎之勇,抖擞之猛。其象顺,则真精化气,穿关、透顶、入泥宫,永无头痛肝目之症。其象不顺,则真劲不能贯彻四体、流通百脉,反为阴火所侵,心窍不能虚空,而生头眩目晕之疾。学者,于此法象,当至诚无息以求其真意,而得之于心。

  法曰:

  熊之为物 其象威严,

  外阴内阳 身中心肝。

  灵性下降 水火往返,

  意效其象 晃海移山。

  抖擞斗狠 精神勇敢,

  真精化气 上升泥丸。

  流通百脉 灌溉三田,

  得其妙道 体健身安。

  第一节老熊出洞左推山

  (开始)无极,左足向左进步;左手同时向左顺膝前伸,掌心半朝上,上起推出(似推物之意),肱半屈伸,肘暗含劲,指掌平肩,右肱肘,向里合扭力,扭至右掌心朝下,向后在胯;两股势屈,头顶,晃肩,摇身,挺腰,沉气,坐臀,目顺左掌大指稍前视(见图18)。

  第二节 老熊化象右推山

  (化象)左足不动,左掌向里合劲,合至手心朝下,顺膝下捋至左胯,手指向外拧;右足提起,俟靠左足胫骨不停,随向右进步,右手亦同时向里合劲,合至掌心朝上,顺膝向右推出,平肩,肱半屈伸,肘暗含劲;摇肩,晃身,头顶,尾摆,目向左掌上视(见图19)。

  再化象,进左足出左手,进右足出右手,左右互相化象,手足身法神意,皆与一二图相同,数勿拘。

  第三节老熊左转身望日

  (化象)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左足后退进步,右足随转身,向左足傍前进,扣步与左足成大斜八字势;左手原势,仍在左胯,右手随转身,向里合劲,合至掌心朝上齐鼻,肱半屈伸,肘暗含劲顺右膝,目向左斜上视(见图20)。

  再化象,右掌下落,左掌上起推出,仍归原象。左右回身法依此,收势原地休息。

  第八章  坤卦猿象会真

  坤六断,坤卦地象,顺阴之性也,其性属阴土,以象体言,谓之地,其于物也为猿,性最机警而灵巧,有纵跳之神,伸缩之法,化身变象不测之妙。

  取之于身内为心,心为一身之主宰,心定则神宁,心动则变化万象。猿性好动而无定,人心好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取名心猿,正此义也。道经有言,锁住心猿为修性,拴住意马为立命,比喻至为显著。象形于拳,其功用有封候挂印之精,有偷桃上树坠枝之性,有返身旋转,三闪六躲之灵。法象顺,则心内虚空,而神气圆满,身轻体健,动转灵活;法象逆,则心窍不开,灵光不生,骨节失灵,四体失和,无学成之日焉。学者倘虚心诚意,仿之效之,积久而神意逼真,其象成。

  法曰:

  猿之为物 其象最灵,

  三闪六躲 天生奇能。

  法象于拳 纵跳身轻,

  取诸人身 心无定形。

  心若大定 即得禅功,

  至诚无息 法象神通。

  第一节老猿挂印

  (开始)无极,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一齐上起,向前极力出伸,右手伸至过顶,左手伸在右手腕后;肩松开,肱屈伸,五指张开抓力,两股势曲,足趾蹬力,臀坐、尾摆、摇肩、晃身、头顶、目瞪,眼顺右手背前视。

  第二节老猿转身回首望月

  (化象)(左转身)左足向后退进步,右足尖斜横向左转身,进步着地,两股相拗,左右两手亦同时往回捋劲,俟右足着地不停,顺左膝向前直伸,手心朝下,右手心朝下伸至在左肘,身腰向下伏劲,头向后扭,目向后上视。

  第三节老猿坠枝摘果

  (化象)左足稍动,右足回退,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捋劲,俟右足前进着地时,一齐向前伸开不停,再向右扭,扭至左手心进上齐鼻,右手扭至掌心朝外齐眉;两肱皆半圆弓,两股弓屈,相拗。法象,左肩,右膝,身腰拧力,目顺左掌上视。

  第四节老猿抖身

  (化象)右足不动,左足直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下合,一齐向左拧,至右肘顺左膝,掌心朝上齐鼻,左肘拧至平肩,掌朝外齐眉。此两手法不停,左手下合,顺右肱向前直伸过顶,手心朝下,右手里合,手心朝下,回拉至左腕后肘前,两肱直伸,指爪有抓力;摇肩、晃身,目顺左手背上视。

  以上四节谓之右开始,再演化左化象,四节为左一图之开始,二、三、四图,手法、身法、神意均与右化象同,收势归于右开始一图,休息。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

  猿象的步法为九宫步,九宫是在一个方块里用「井」字型分出了九块区域,分别是:

  西北 北东北

  西 中 东

  西南 南东南,象形术,薛颠象形术,象形拳,薛颠象形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