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本真的发力状态
身体在外三合的要求下---------或者说将外形动作与能量蓄发习练到高度统一时------就能够习练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同时,还能够习练出身体本身天生就具备的另一种能量控制方式,就是胎儿和婴儿的发力方式。人在尚未学会肌肉紧张发力的胎儿或婴儿时期就是使用这种能量控制方式发力的,所以这种能量控制方式发力就被内家拳称之为先天、自然、本真的发力方式,就是胎力。
肌肉紧张发力虽然是人体正常的发力方式,但却不是天生的(或者说是胎生的、先天的、自然本真的)发力方式!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形意拳实战打法。
大家看一看刚出生的婴儿的运动,此时婴儿的大脑尚不健全,还不能控制肌肉紧张发力,此时的肌肉发育也没有达到可以紧张收缩蓄发能量的程度,所以婴儿的手还不能拿起东西,还不能做一些大人能够做的动作。但是,此时婴儿的胳膊腿却是活蹦乱跳的---------大家是否注意到,当婴儿的胳膊腿运动时,其胳膊腿的肌肉都是松弛的---------其实此时婴儿是无法让身体的任何一块肌肉紧张收缩的。
婴儿的胳膊腿上除了骨骼,就只有肌肉了,所以婴儿胳膊腿的运动只能是由肌肉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肌肉并不是只能够以紧张收缩的方式来做功并驱动身体运动的,肌肉可以在不紧张收缩的松弛状态下运动做功(做功是物理学概念,即生成能量)。
再往前看,当婴儿在胎儿阶段就已经会在妈妈的肚子里运动了。从胎儿会动那一刻开始,一直到婴儿学会了肌肉紧张发力为止,是什么器官在控制胎儿肌肉运动,这时的肌肉又是以什么方式做功的呢?
从胎儿会动那一刻开始,其体内唯一一个发育成熟能够产生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与周身各个部位和组织器官都有联系的组织器官就是:心脏。并且心脏是胎儿发育出来的第一个器官,第一个能够正常发挥生理功能的器官。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大脑通过神经与周身各部位相连,心脏通过血管与周身各部位相连,大脑和心脏,是人体中唯一的二个能够与周身各部位都有直接联系的器官。
所以,在胎儿或婴儿学会肌肉紧张发力之前,胎儿或婴儿就是利用心脏去控制肌肉做功的,而肌肉在此阶段就是在松弛状态下以统一方式运动做功的。这种利用心脏控制能量蓄发的功能,就是内家拳中所说的以心行气!
但可惜的是在人体学会了大脑控制肌肉紧张发力以后,就把以心行气发力忘记了!
其实用心脏控制能量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从以上我介绍的过程来说,只要满足外形动作与能量蓄发高度统一时就会出现以心行气,所以,以心行气只可能在拳术与重体力活中出现。比如经常做扛麻袋、打铁锤等体力活的人,当他们长期干这个力气活后,就会出现以心行气,此时这些扛麻袋打铁锤的人,已经不是很费劲地将二百斤重的麻袋或几十斤重的铁锤用肌肉紧张发力的方式抬起来,而是心一使劲,周身整体就协调运动,将重物很轻松地“悠”起来--------这种明显感觉到心力并且使用心力的过程,就是以心行气。不信大家可以找一些经常干重体力活的人问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用心力干活的!还可以找一些运动员问一下,比如举重运动员等,问问他们是否感觉到心力!
就内家功夫本身来说,大家都知道少林寺看家护院的功夫心意把吧,心意把又叫锄撅头,从这个名字大家大概就知道心意把的功夫是怎么来的吧,就是少林寺和尚在干锄草种地的体力活时,从轮撅头中体悟出来的以心行气的内家功夫!
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把应该由大脑完成的功能说成是心完成的,比如心想、心说,心一使劲等,并且人体各种对外界情况的反应,无不是由心脏体现出来的,害怕、恐惧、快乐、悲哀等各种情绪,在心脏都能够体现出来。
大家不要以为我在牵强附会,因为我已经习练出来以心行气了,我们门派都会以心行气,并且大家如果按照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说的方法习练,半年之内也会习练出以心行气----------何况以心行气是前辈大湿说的并传承下来的!
现在我们知道并且能够习练出来了用心脏控制肌肉做功的功能,但是其中的科学原理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是研究拳术的,所以不必知道其科学原理,而是能够拿来使用就行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用心脏控制能量的方式,就是内家拳对于人体发力方式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我们必须要将内家拳传承下去的原因!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正是由于前辈大湿探索发现了以心行气的发力方式,所以内家拳就一直在强调要把人体练回本真自然的状态!
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
由肌肉紧张发力的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外家拳发力方式过渡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内家拳发力方式这个过程,我们能够看出,内家拳是外家拳的高级阶段,能够发出比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内家拳强调的一动无有不动就是在说:内家拳在时时刻刻用周身整体蓄发能量。
从内家拳的始祖形意拳来说,其传统的习练过程,就清楚地给我们展示了内家拳由肌肉紧张发力的明劲过渡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暗劲、化劲的过程。但是在具体习练时,形意拳是在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的阶段就开始要求用外三合的方式使用肌肉紧张了。
外三合要求并强迫周身整体统一以压缩旋转的形式蓄发能量和力量,同时要求身体尽量放松以求逐渐放弃大脑对肌肉紧张发力的控制,放松的同时就给了身体本身(不包括大脑)与心脏对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感觉和理解的机会,所以在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同时,心脏也在感觉压缩旋转及其出现的能量传簇,久而久之,心脏对压缩旋转和能量传簇的感觉会逐渐合拍并逐渐强烈,直到出现心力。心力的出现就意味着心脏开始可以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了,此时心力随着身体各部位压缩旋转的生成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心脏是以“抽合”的方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在初级阶段,先需要周身整体作出压缩旋转的外形动作,心力会跟着压缩旋转的部位运行;达到一定层次后,心力开始主动以拉动的方式加强压缩旋转,此时,就可以放弃肌肉紧张发力了,就可以完全用心力拉动周身整体生成压缩旋转了,这就是以心行气。
以心行气时,心脏发出的心力后贴命门压缩尾闾,尾闾催动会阴生成旋转,会阴的旋转会将心力上托到丹田部位,生成丹田部位的压缩旋转,这个过程,就是前辈大湿说的河车运行。
河车运行是内家拳体内能量传簇的第一步,生成了内家拳精气神中的精的能量!河车运行生成精的能量的过程,就是把无形的心力阴阳转换成为有形的技击能量的过程。
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心力是什么?
心力就是前辈大湿所说的先天一气,就是人体吃饭、喝水、呼吸、日照等行为从外界获得的无形能量,肌肉紧张发力的肌肉紧张收缩也是由这些无形能量转换出来的。内家拳将这个无形能量称之为先天一气或胎气。
大家不要错误地理解先天一气,以为先天一气是人体本真固有的能量。人体是没有什么先天固有能量的,人不吃饭、喝水,几天就垮,不呼吸几分钟就死亡。支撑人体存活并运动的所有能量都是从外界获得的。只不过在前辈大湿的生活时期,还没有现在的科学知识与体系,所以就把能够生成心力的能量称之为先天一气。
要想把无形的心力转换成为有形的技击能量,就需要使用河车运行。所以河车运行的实质就是将心力(先天一气)这个无形能量阴阳转换成为腰腹部位从命门、尾闾、会阴到丹田的有形的压缩旋转的技击能量,即精的能量。
由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一旦习练出以心行气,这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已经不是外形动作了,而是已经生成内里心力的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了,即从此以后,内家拳的技击能量已经不是由外形动作的压缩旋转生成的了,而是由内里的压缩旋转生成的,而内里的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传簇,就是能量在经络中的运行。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因为压缩旋转不但是生成技击能量的方法,也是传簇能量的方法,所以习练内家拳的过程,就是要让身体各个部位都习练会压缩旋转的过程。
河车运行生成精的能量传簇的表象就是腰腹折叠,腰腹折叠的表象就是腰力,内家拳最强调的一种能量和力量。
河车运行生成的精的能量在丹田旋转后继续下行至脚底涌泉,生成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生成的能量就是精气神中气的能量,气的能量的表象就是根节劲,脚踝脚面学会旋转以后,身体就好像踩在气垫子上,生成周身整体的弹簧劲。气的能量就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下行能量作用到地面后,地面给予身体的上行反作用力,气的能量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将来要把气的能量通过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簇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就是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气的能量顺腿上行至腰胯,再往上就是脊柱了,要想让脊柱习练会压缩旋转就比较困难了,让脊柱习练会压缩旋转的过程就是打通三关。
脊柱如果不能习练会压缩旋转,那么就只能像一根木头一样把气的能量从一头传输到另一头,这样传输的能量是不能技击的。脊柱习练会压缩旋转了,就会像一张弓、一个弹簧、一条鞭子一样将气的能量射、弹、甩上去,这样传簇上去的能量才能够技击。所以内家拳将脊柱称之为一条大龙,脊柱的压缩旋转就是大龙的能量蓄发。腰腹脊柱是内家拳能量传簇的关键所在,要把脊柱习练得与腰胯、腿脚、心胸、肩膀、胳膊一体,将脊柱这条大龙习练成为从头顶百汇到脚底涌泉的一条巨龙!而让这条巨龙形成的,就是以心行气生成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
打通脊柱三关同样需要河车运行。河车运行时心力从命门经尾闾、会阴到丹田的能量翻转,下吸涌泉,上拉脊柱,迫使脊柱三关生成压缩旋转,逐步使得夹脊、玉枕都学会压缩旋转,三关通了,脚底的根节能量就能够传簇到头顶、心胸、肩膀、胳膊了。
气的能量经过脊柱三关到达玉枕,生成玉枕压缩,玉枕压缩催百会旋转,生成精气神中的神的能量。至此,完成了根节能量在周身骨骼中的传簇。因为气的能量是从脚底到头顶传簇的,所以气的能量又被称之为上下贯通之力,上下贯通之力就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前辈大湿的拳论中所说的气,其实说的就是上下贯通之力。
元气说的是先天一气,上下贯通之力为习练出来的后天之气,当上下贯通之力与先天一气在命门部位阴阳转换合一后,就是真气。真气就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真气在周身的运行传簇,就是真气鼓荡,就是内家拳追求的目的。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玉枕百会的能量传簇之所以被称之为神,是因为神是能量蓄发的主宰。当心力抽时,从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的神的能量开始下行到涌泉,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从百会开始,在命门与精的能量合一下行到涌泉,提引起气的能量,气的能量再上行传簇到百会。所以百会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传簇的起始点与终结点,在百会生成的能量被称之为神,神的能量引导上下行能量,此为神领力。
神的能量从头顶前部下行,压缩印堂,印堂压缩催玄鹰旋转,经舌头压缩玄鹰,由此神的能量回归心脏,增强心力,再继续参与周身整体的能量传簇。印堂压缩玄鹰旋转就是前辈大湿所说的鹊桥运行。河车与鹊桥是任督二脉的连接点,河车运行与鹊桥运行将任督二脉链接起来,生成周身整体完整的能量传簇。
以上就是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的生成过程,就是内家拳能量传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就是一个完整的精气神的能量的生成与传簇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能量蓄发过程,就是一次发力过程。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功夫能量蓄发的根基。
从以上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传簇可以看出,精气神的能量在体内是上下行的,这就是前辈大湿说的上下相随。体内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是随着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同时生成的,即只要生成下行能量,同时上行的气的能量就生成了,此时身体被上下行能量两夺对拉,形成头悬顶足入地之势,就如弓箭的弓身弹力与拉弓的劲力两夺对拉一样,身体就形成了一张弓-------这就是内家拳的对拉拔长。身体中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生成对拉拔长,脊柱、胳膊、腿都可以形成独立的对拉拔长,所以内家拳身背五弓。
上下贯通之力只是人体中上下行的能量传簇,内家拳习练到高层次,还要在横向生成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就是内外的能量传簇,内家拳要求的向内三心归聚、向外挺齐四梢,就是两个横向生成的能量在对拉拔长身体,久而久之,这种横向的对拉拔长就会生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这时,身体就是一个无处不对拉拔长、无处不真气鼓荡的能量体。此时的身体上下、内外均有立体圆圈形的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够蓄发能量,吞吐、吐纳能量。
上下相随的上下行能量将身体对拉拔长这个过程,就是周身整体这块“巨大的肌肉”生成的蓄积能量的过程!对拉拔长就相当于肌肉的紧张收缩。
以上就是内家拳能量蓄发的完整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只是基本过程,即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也是有发展空间的,直到最终发展到太极拳。
在以后对各种内家拳的具体介绍中再介绍各种拳术之间以心行气和能量传簇的差别。
三,人体三节
大家看看心意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的前辈大湿的拳论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内家拳都把人体分为三节,腿脚为根节,躯干为中节,头为梢节。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我在上一节“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中介绍了内家拳体内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就是分别在三节中生成的;
第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但是生成技击能量的方式,也是传簇能量的方式,即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的“催”的方式就是压缩旋转,所以内家拳能量传簇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力催三节;
第三,大三节中有小三节,小三节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三节,实际上人体中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都可以分为三节,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这些无数的三节相互以压缩旋转的阴阳转换传簇能量的;
第四,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每一节的压缩或旋转“催”上下节的旋转或压缩的。可以这么理解压缩旋转,比如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与连杆曲轴,气缸的压缩催动曲轴生成旋转;反之,曲轴的旋转也可以催动气缸生成压缩。
通过以上内家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生成及传簇过程就可以知道,内家拳必须要习练身体中各个三节之间的压缩旋转,身体必须要分出三节,习练者也必须要明白并且理解三节理论,否则就不能正确习练!
三节明了,才能够理解外三合,外三合其实就是三节的能量传簇相合。
三节明了的,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或者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发力。三节不明的,就是还不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就还是使用的肌肉紧张发力。
四,阴阳转换(虚实转换)
阴阳转换、虚实转换也是所有内家拳必须的功夫。
内家拳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积出技击能量,那需要怎么发出这个能量呢?
还是用压缩旋转!
内家拳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单重---------切记,单重绝不是两腿要三七或者四六分配身体重心,而是必须要一条腿完全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而另一条腿则完全没有能量!
前辈大湿说过:双重则滞,单重则活。如果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从两腿同时下行的话(就是双重),也可以生成能量,但是是不能从体内发出成为力量的,因为此时两腿中都有能量,无法发出,双重的发力是必须要借助肌肉紧张发力的。所以内家拳必须要单重,即只能在一条腿上生成压缩旋转,为实,实就是有能量,而另一条腿上必须要没有能量,为虚。而让实腿上的能量向虚腿上转换,就能将体内能量发出成为技击力量了。
在后面的拳论介绍中,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前辈大湿用蹬自行车做比喻,形象地解释了单重、双重的问题:蹬自行车时,如果两只脚同时向一个方向使劲,自行车就走不了,只有一只脚使劲蹬而另一只脚随着不使劲时,自行车才能走。这就是单重与双重的虚实,与蹬自行车一个道理。
当一条腿上生成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向另一条腿转换时,实腿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压缩虚腿的胯部,催动虚腿胯部旋转,此时虚腿的胯部就像一个汽车发动机的曲轴一样开始生成旋转,曲轴旋转催动气缸压缩,压缩催动身体对拉拔长,将能量催动出体内发力。这样就把体内生成的上下行的能量阴阳转换成为向外发出的横向力量。即内家拳的发力也是压缩旋转生成的。将上下行能量通过周身整体的旋转从体内发出,就是形意拳所说的横。形意拳起手就叫横,因为形意拳的每一拳都是以横向旋转横发出去的。
形意拳一蓄一发一抽合,所以两腿之间只是虚实转换,一下子将能量打出,然后再重新蓄发;而太极拳和八卦掌则是变虚实转换为阴阳转换,让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在两腿之间循环往复地转换,即虚实在两腿之间无穷无尽地转换,就是阴阳转换。由此,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在太极拳和八卦掌中就变成了一气之循环起落。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以上只是内家拳中的一个重要的阴阳虚实转换,其实内家拳的每一个能量蓄发和传簇的过程都是一个阴阳虚实转换过程。
对于自身来说,心意抽合与心神抽合的每一次抽合都是阴阳转换,抽合出身体的开合,抽就是吞、呐,合就是吐、打,一次抽合就是一次能量吐纳的交换过程。
心意或心神抽合将先天一气阴阳转换为精的有形能量,精的能量又被阴阳转换到气、神的能量,并且精气神是相互转换的,在体内连绵不绝地阴阳转换。
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在任何一个部位的具体体现都是阴阳转换,即压缩与旋转之间的阴阳转换,一节的压缩催动下一节的旋转,而旋转又催动更下一节的压缩,压缩旋转无限阴阳转换。
对于技击时自身与对手来说,技击过程就是一个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间的阴阳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引进吞入对手能量,此时自身能量开始与对手能量不断阴阳转换并最终合一,为我所用,借力打力。
五,对拉拔长
对拉拔长非常重要。对拉拔长就是一种身体内里生成的平衡劲力,内家拳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会生成两股方向相反的能量传簇,这二股方向相反的能量传簇两夺对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使得身体各个部位都成为弓,生成周身整体的弓的弹性势能,异常巨大!
假设要把一根木棍立在地上,无论怎么立也是不稳当的。如果在木棍的上下两端各系上一根皮筋对拉,那么木棍就会立得很稳当;如果再在木棍周围系上皮筋相互对拉,那么木棍就是立得非常稳当了。所以,身体中能量的最稳定的状态就是对拉拔长,即两个或多个方向相反的能量相互两夺对拉,伸缩运动身体,此为对拉拔长之妙!
对拉拔长在内家功夫的高级阶段非常重要。大家经常将内家拳比喻为鼓涨的气球,而气球就是球体表面的内缩张力与球内气体向外的鼓涨之力的对拉拔长的平衡。内家拳周身都是对拉拔长的能量,这种对拉拔长的能量是最稳定的能量,而肌肉紧张发力只能单向蓄发能量,无法形成对拉拔长。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才能够形成内家功夫蓄发合一的状态,即对拉拔长的二股能量中,一股能量向外发力打击对手的同时,另一股能量则在回收蓄力,这就是蓄发合一。内家功夫的化劲与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功夫,就是由对拉拔长形成的,即内家功夫用向内回缩与向外鼓涨的对拉拔长的能量与对手的能量进行阴阳转换,以实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形意拳的化劲就是指化打合一,就是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内家拳要求十指抓地,但是大家即便十指抓地了,也丝毫感觉不到稳当,反而觉得别扭吧?这就是身体里面没有习练出对拉拔长,如果习练出对拉拔长了,十指抓地就是下行能量抓地(即下行能量贯通到十指抓地),下行能量越足,身体获得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就越大,对拉拔长就越剧烈,身体便异常稳当。并且对拉拔长让身体成弓,发出周身整劲,对拉拔长越剧烈,周身整劲越大。
内家拳的内里能量的对拉拔长是圆的,即竖向、横向均有对拉拔长,这就形成了内家拳的周身都有向内外上下多个方向的能量传簇,这就是形意拳的化劲和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根基。其中上下的对拉拔长是由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与上下贯通之力的上行能量对拉拔长的;横向的对拉拔长是三心归聚的收身内缩的能量与真气鼓荡的外张能量之间的能量对拉拔长的。
即遇到外力时三心归聚的向内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向下的能量主导,吞入引进对手能量;发力时鼓涨腾膜的向外的能量与上下贯通之力的上行能量主导,借力打力。
有了这内外上下对拉的能量传簇,才是真正的懂劲了,这两个对拉的能量传簇就会自动理解与处理对手的力量,才能够做到舍己从人、沾连粘随、八劲吞吐!
对拉拔长,内家功夫劲力的妙处也,根基也!
对拉拔长也是由内家功夫体内的能量传簇决定的。要想让能量周身循环传簇就只能用对拉拔长的方法。比如说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能生成下行能量并且传簇上行能量,这就是一气之起落,但是却不能生成循环往复的起落,因为没有对拉拔长。只有上下行能量对拉身体,才能够让能量循环传簇。
在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中,内缩与外张的对拉拔长的能量才能够让能量在皮毛之下周身传簇,以达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程度。没有对拉拔长,就不会有内家拳体内的一气之起落与涨筋腾膜、真气鼓荡!
大家看出来没,对拉拔长的实质是什么?
对拉拔长是虚实和阴阳转换的具体方式!是形成对拉拔长的两股能量之间的对拉才形成虚实转换和阴阳转换的,对拉的程度决定了转换的程度。
可惜的是已经没有人能够认识到对拉拔长的真意了,许多的内家拳把对拉拔长用于外形动作,以为把两手分开等动作就叫对拉拔长了,那是错误的。
对拉拔长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太极拳中,各派太极拳的区别与特点,就是由对拉拔长决定的,尤其是三心归聚与涨筋腾膜的对拉拔长,这二个在体内内外之间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是决定技击方式的重要因素。
注重涨筋腾膜的外张能量的拳,以直接打击对手为主,主要习练的是能量外张,四梢坚挺,习练的是满的功夫。
注重三心归聚的内缩能量的拳,以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为主,主要习练能量内缩,习练的是通的功夫。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太极拳的整个发展路径是由能量外张逐步过渡到能量内缩的,由外形动作来看就是由大架向小架发展。陈式太极拳是能量外张拳种,过渡到武氏太极拳时,几乎就是能量内缩到极致了。
注意,无论是能量外张还是内缩,只是各门各派的关注点不同而已,并不是这种太极拳就只存在外张或者内缩的能量,能量的外张与内缩是对拉拔长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别,与各派太极拳发明人的身体素质与特点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一个个头矮小的人,是不适合习练能量内缩的;反之,个头高大的人,就不适合习练能量外张。当然还有其他的身体因素也会形成各自的特点,比如胖子宜静而喜欢内缩能量,瘦子宜动而喜欢能量外张等,各自的性格也会决定能量传簇的偏好的。总之,无论有多少门派,内家拳本质的东西却是一分一毫也不能变的。
以上就是内家功夫中任何一种内家拳都必须具备的要件: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虚实转换、对拉拔长。
没有这四个要件的,就不是内家拳,因为没有这四个要件的发力,依然是肌肉紧张发力。有些人以为缓慢、轻柔地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算是内家拳了,其实不是,无论怎么样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本质上还是肌肉紧张发力,还不是内家拳。相反,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是根本无法与外家拳大张旗鼓地肌肉紧张发力对抗的!
肌肉紧张发力是无法发出柔劲的。在习练时可以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看着似乎劲力很柔,可是一旦遇到对手时,要么是双方都不发力而玩弄划圈游戏,要么是一旦发力就硬顶起来,最后以摔跤决出胜负----------这是大家随时随地能够看到的吧!就是说肌肉紧张发力是无法发出柔劲的,习练时的柔劲是假的,中看不中用的,一旦遇到外力就必然还要用肌肉紧张发力去硬顶。而内家功夫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出的才是真正的柔劲,这种柔劲无论遇到多么巨大的外力,都能够以自身与对手之间能量的阴阳转换应付自如,即真正的柔劲是能够双向传簇能量并且阴阳转换的劲力。
所以以后大家在区分一个拳种是内家还是外家时,就以这四个方面去区分。
第四章,内家功夫的高层次
在介绍前辈大湿的拳论之前,先介绍一下高层次的内家功夫。因为前辈大湿的拳论写的都是功夫成就后的结果而不是习练过程,所以我就得给大家介绍内家功夫的高层次功夫成就后的结果,以便大家能够跟着我的介绍看明白拳论。
一,内三合与内外合一、无内无外
习练内家拳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低层次的阶段所习练的东西,到了高一层次,回头看就是错误的了。即习练内家拳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否定前面的阶段,直到把所有后天习练出来的过程全部否定,才能够习练出不需要刻意去求而是时时刻刻就具备的先天、本真状态。虽然习练内家功夫的过程必须要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但是到了高层次,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也是紧的,也不是松的,也要抛弃,只有抛弃了有意而为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才能够达到有意无意是真意的自然本真的状态-----------而许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本末倒置,抛弃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过程,直接去追求有意无意,就把内家功夫习练成了花架子。
所以,习练内家拳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而绝不是一个从无到无,即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的过程!有意无意是真意的过程是从有意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习练出来的,不经过以心行气的过程,就是什么都没有,这样“习练”出来的“有意无意”,还是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许多人习练了一辈子内家拳还什么也没有的原因。
所以,习练内家拳的过程,就是一个要把习练过程都“练”到没有的过程,才能够达到本真的状态,一旦还有人为的习练痕迹,就谈不上本真了!
在本章之前的内容,介绍的都是习练内家拳的初级层次,即易筋换力的阶段,即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替代肌肉紧张发力,所以以上阶段的目标就是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技击能量和力量。
但是在习练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精气神的能量传簇以后,内家拳就要进入到易髓的阶段,即开始不求力而是求意。如果没有易筋的阶段,就不会有易髓的阶段,即习练不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就不可能易髓。易髓则不再求力,而是用意将能量周身传簇至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程度。在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阶段,心里不生力、身体不粘力、神意不念力,向外不发丝毫劲力,周身只是以意驱动能量对拉拔长向身体内外漫延扩张流串--------而不生、不粘、不念、不发丝毫劲力绝不是就意味着周身没有能量传簇了,因为以心行气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已经达到自然存在于体内,只是内外都不追求力了而已的程度。反之,这个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还会越练越大,只是在体内不追求能量的感觉,在体外不着蓄发的外形而已。所谓不求气而固坚是也!就是练神还虚了,就要合道而达到自然本真了!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但是到了高层次阶段,是不是就完全放弃以心行气了呢?
不是的,为什么以心行气的方式称之为心意抽合或心神抽合?就是因为在初级习练过程中,其实使用的都是心抽合,还没有达到神意抽合的程度。到了高层次,抛弃的是心抽合,留下的是神意抽合,而神意抽合,就是有意无意是真意的抽合。有意无意的神意抽合,就是抽丝换力,神意如一根细丝若有若无地抽合。从易筋易髓的一根能量巨大的筋,习练到一根若有若无的细丝,这个从筋到丝的过程,就是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换句话说,心抽合出一根筋,神意抽合出一根丝。而神意抽合出的这根丝的能量要比心抽合的筋的能量还要巨大------------所以大家一定要先易筋再抽丝,没有易筋的过程,抽丝就是虚幻的东西,就什么也习练不出来。
前辈大湿的拳论,写的就是这种状态。
所以,本书作为“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的高级教程,需要大家重新认识内家功夫的各个词语所代表的意义,以使大家能够在后面的章节中看懂前辈大湿的拳论。但是大家切记,大家在习练时,还是按照“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的方法习练,千万不要按照本章内容习练,否则会耽误你习练功夫的,我就吃过这个亏。随着大家功夫的加深,就自然而然地把本章的新内容都学会了。
大家切记,按照我说的从重心转换开始逐步习练,千万不要按照本书中的内容习练,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功到自然成,大家会慢慢练到本书所写的状态的。
先说体用。
内家功夫气为体,身(拳)为用,即体内一气之起落为本体,一气之起落驱动出来的外形动作(拳)为气的具体使用方法。
习练肌肉紧张发力达到外三合的程度就能够引带出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就是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是心脏控制先天一气(心力)使然,而先天一气(心力)的能量不足以技击,所以先天一气(心力)必须要控制身体以发出巨大的技击能量,而先天一气(心力)控制身体生成技击能量的方法就是起落。内家拳竖向运行的能量都是由压缩旋转、上下贯通的上下行能量生成的,上下起落是根本。
起落在形意拳为横顺束展,在太极拳为收放吞吐,在八卦掌为伸缩研转。横顺束展、收放吞吐、伸缩研转,均为一气的能量在周天运行之起落也,均为一气驱动出来的外形动作,而横顺束展、循环吞吐、伸缩研转这些外形动作的结果,就是在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技击能量,就是由先天一气阴阳转换成为技击能量的方法也!没有横顺束展、循环吞吐、伸缩研转这些能够使身体生成弹性势能的能量传簇,内家拳是无法生成能够技击的能量的。
所以,体用之理一定要明白。
而一气之起落,就是形意拳的六合。内三合为一气之体,外三合为一气之用。太极拳、八卦掌将形意拳的六合循环往复地阴阳转换,称之为太极拳的内外合一与八卦掌的无内无外。所以形意拳的六合,尤其是内三合是内家功夫一气之起落的基础。
前辈大湿的拳论中,绝大部分是讲内三合的,即心意气力,现在就介绍一下心意气力的高层次意义。
1,气,人体除了肺部是不可能存在并传簇气的,但是在呼吸与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腰腹折叠、心胸开合和合拍后,尤其是到了河车运行的腹式呼吸阶段,似乎能够在吸气时将气吸到丹田、涌泉,并且能量传簇在体内的感觉就是气的流动的感觉,故气在前辈大湿的拳论中包含了两个意义:呼吸之气与精气神中气的能量。而这二种意义在前辈大湿的眼中是合一的,即呼吸之气就是能量,气从体内发出为力。
内家拳中有一句话叫“呼吸以踵”,即呼吸要达于脚。当然这只是人体的一个感觉,不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感觉是很重要的,这就让呼吸随着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运行起来---------也就是呼吸与以心行气的合拍让前辈大湿将呼吸之气与能量挂上钩。
所以在高层次阶段,可以将气直接理解成为呼吸之气在体内随着能量传簇的运行,本质上还是能量。现在师父、师叔传授我们及我们师兄弟相互探讨、习练时,就是这么理解与习练气的。
但是在以前,我不敢与大家谈气,就是怕大家不明白气的本质,而陷于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气”。
2,力,这个概念简单,没有什么变化。前辈大湿将肌肉紧张发力称之为血气之力(或气血之力),将以心行气发力称之为真气之力,即力对于前辈大湿来说,就是从体内发出的能量。
有的前辈大湿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称之为劲,将肌肉紧张发力称之为力。这只是名词的变化而已,本质上还是力量的统称。内外家拳只在内里蓄积能量的方式不同,从体内发出的力量是一样的,只不过异常巨大并且能够对拉拔长、阴阳转换而已,不要把内家拳神秘化。
3,心,在以前的介绍中,以心行气只限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上下行能量传簇,在高层次阶段,以心行气还能够强大到控制横向能量传簇,即三心归聚、挺齐四梢。以心行气逐渐能够控制周身整体各个部位的能量传簇。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三心,手心、脚心、头顶心也,三心的能量均归聚到心脏,外形动作就是收身中定。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传簇在体内形成的一根能量筋,从头顶贯穿到手心、脚心,当以心行气时,心意、心神抽合三心的能量向内里归聚,身体以心为轴将百会、劳宫、涌泉向内回拉,生成在身体一侧(即单重的实腿)的向内收缩的能量传簇,而在身体单重的一侧三心归聚的内缩能量转换到另一侧的虚腿上时,就同时形成向外扩张的能量传簇,就是这个向外扩张的能量传簇最终能够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所以内家拳向外发出的能量实际上是由三心归聚的身体收缩产生的---------这是一个矛盾体,大家现在还感受不到。
为了加强向外扩张的能量传簇,内家拳还要求挺齐四梢,挺齐四梢也是形成向外扩张的能量传簇。
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两股方向相反的能量在体内各处形成对拉拔长,与上下行能量共同对拉拔长,使得周身成弓成球,身体就是一个对拉拔长形成的内平衡的能量体。
大家不要刻意追求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这个横向的对拉拔长要在上下的对拉拔长生成之后才可能出现,所以大家就专心习练压缩旋转的上下行能量即可,功夫到了就什么都能自然而然地练出来。
4,意,前辈大湿明确说明:心生意。在初级阶段,意为以心行气时身体出现的体意,即心之所动,意之所到也,心抽合到什么部位,这个部位就生成压缩旋转,即心与意合。
而这个意就是体意,即身体习练出来的压缩旋转的状态。只有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能够驱动身体,单独的大脑意识是不能驱动身体的,如果身体不能习练出体意,那么不管大脑意识怎么想或者意念某个部位,这个部位也还是不能动!即意只能由心生成,由心控制身体才能生成意。
在以前我害怕大家容易走歪路,所以多次强调意为体意,与大脑意思无关。但是内家功夫习练到高层次,就要加入一些大脑意识。内家拳为了让身体感觉、体会能量传簇,除了内五行(五脏)之间要生成能量传簇,外五行(眼、口、鼻、耳、人中)还要闭外五行,对自身反观内照、对外界观察和感觉对手以及周围的形势,尤其是在五行外观敌人之时,所用之意就是大脑意识了,因为只有大脑意识才能够通过外五行获得的消息来判断对手和周围环境,以决定具体打法。即周身整体合一中的大脑意识,只在高层次阶段才能够与身体合一。
内家功夫的以心行气,即心意抽合与心神抽合,在初级阶段其实都是心抽合,练到高级阶段,就是意、神抽合了,心则空虚无物。而意、神则是存于祖窍之内,祖窍就是大脑之内,说白了就是大脑意识!
大家切记,只有在前辈大湿所习练出来的高层次内家功夫中,意中才有大脑意识,这也是周身合一为一体的表现。而在习练内家拳的初级阶段,如果就认为意就是大脑意识,则就习练不出功夫了,因为在这个阶段,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还没有形成为身体的“正常”发力方式,所以大脑意识是无法支配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只有心的抽合能够让身体各部位动作--------这是无数人用大脑意识验证过的,也是内家拳演变成为花架子的原因。
神意能够抽合是建立在身体本身已经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习练到条件反射一样的程度,就是身体已经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当成一种正常的发力方式后,才能够出现并且形成的。就是要把以心行气发力习练到与肌肉紧张发力一样的程度,完全抛弃、忘记了肌肉紧张发力,完全替代了肌肉紧张发力,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意识中一想到发力,身体就自然地开始以心行气,才能够实现神意抽合---------就是说就算到了神意抽合的阶段,实际上其决定作用的还是心抽合,只不过心抽合已经不用太大的能量了,抽丝换力即可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切记,当您看此书时,一定要理解神意抽合的道理,并且在此基础上理解前辈大湿的拳论。而在您习练的过程中,还是一定要把意理解为体意的,不要加进一点大脑意识。
即便到了内家功夫的高层次,神意之中也不是全部是大脑意识的,神意之中大脑意识最多也就占五分之一吧。
习练不出体意,没有以心行气之心力,大脑意识根本无法控制人体运动;没有大脑意识,体意也完全不能适合实战技击。
以上就是高层次内家功夫的内三合。内三合就是一个完整的能量传簇过程:心一抽合,体意就开始压缩旋转,此为心与意合;压缩旋转的体意提引上下贯通之力的气的能量上行传簇到发力部位,为意与气合;将气从体内发出为力,即气与力合。
对于太极拳、八卦掌来说,在气与力合的阶段,能量不外发,而是从实腿向虚腿阴阳转换,即气与力合的阶段没有了,变成气与心合了,即气的能量归聚于心,然后再次开始内三合的阴阳转换。即太极拳、八卦掌的内外合一与无内无外的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心合,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形意拳的化劲阶段,其实也达到了这个内外合一的层次。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心与意合。
一个是师父的例子。在与许多全国各地前来交流的人切磋时,对手基本上都是应者立仆的,而对手倒地后,对手不知道是怎么摔倒的,师父也不能明确说明是怎么打的---------这就是神意,身体已经习练成为一架能够自动理解并处理外力的机器,根本就不需要大脑意识的指挥,身体一接触到外力,就自己处理了。这就叫拳打两不知,打人的与挨打的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个是我师叔的例子。师叔与一个习练拳击的熟人论拳,熟人说师叔不能打到他的头,因为他习练拳击,护头的功夫很扎实。师叔与其比试时,还是一下子就打到了他的头。事后师叔说,当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到他的头,但是我的意是想打他的头,劲力就能拐弯,就打到了,这就是意的作用。
大脑无意,就不能生成想打他头的意念;身体无意,就无法完成打的过程,所以,意中包含大脑意识与体意。大脑意识与体意的结合就是有意无意是真意!缺一不可,但是过度注重一方面也不可。尤其是在习练阶段,必须抛弃大脑意识而习练出体意拳意。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再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走路时路过一个水果摊,水果摊的一个正在拿着一个水果箱子转身,要把水果箱扔到他身后的箱堆中,他转身的动作几乎要贴上我身体了,我无意思地一气下沉,胳膊自然使出横劲在他身上一横,他几乎是被我的横劲撞得向前趴到水果摊上了,然后我们两人互相说对不起 -------当然我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他以为是狠狠地撞到我了。实战,形意拳实战,太极拳实战,八卦掌实战,武术实战。
在这个例子中,我根本也没有感觉到用力使劲,只是一气之起落,没有发力,可是劲力作用到水果摊上的人身上就很大---------这才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就是说自身的有意无意是不发力的四两劲,但绝不是说你身体里蕴含并发出的就只有四两劲,自身有意无意之间发出的也是千斤劲!
这也是有意无意是真意。如果没有大脑意识,我不会无意识地横,无意思地横来源于大脑意识的对于他要撞到我的判断;而身体如果没有体意的积累,我就不能无意思地横,总而言之,这就是有意无意是真意,就是大脑意识与体意的合一而达到的程度。
与别人交手时,我偶尔也能够有意无意地打倒对手的时候,只是不能得心应手,所以就不拿自己的交手举例了,就拿这个撞人的不光彩事件举例了。这个撞人事件给了我很大的反思,因为这件事纯粹的突然的发生,而我确实是在有意无意之间发出了巨大的“四两劲”。
以上心意气力的理解,只在看前辈大湿的拳论时有用,一定不要在习练中使用,否则会耽误习练功夫。尤其是意,在习练时不要加入大脑意识,专心习练出体意,到了高层次,体意就自然会与大脑意识合一。身体习练不出体意,大脑意识就毫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