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养生,养的就是生命活力,如何养生



养生,养的就是生命活力。如何养生呢?

我们为什么要养生?我们养生初心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之所以开始养生,是因为看到疼痛的痛苦,想避免生病。我们养生的初心,即是希望能一直保持健康。

我们都知道,养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包括饮食、起居、运动以及调节情绪和心理等等。可以说,无时无刻不需要养生。那么,我们是不是时时刻刻都保持着养生的信念呢?

养生知识

一则,相信养生

我们之所以养生,是因为我们相信,养生可以带来健康。如果不相信,他是不会去积极养生的。

相信养生可以带来健康,这是养生的最初动力,也是坚持养生的理由。作为一个中医人,我相信中医理念是正确的,我相信中医内涵天地之道,我相信按中医理念去养生一定可以为我带来健康。所以,我去做。

今时的医疗现状是,要么医疗很贵,要么被过度医疗。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人人都重视养生。养生可以让我们不生病,不生病总胜过有病再求医,既痛苦,又花钱。养生,建议从现在就开始。

我常跟病人说,生命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不珍惜,那谁还会帮您珍惜呢?到了真正得病的时候,痛苦的是自己,别人是不会明白你的痛苦的。所以,养生非常要紧。千万别把自己的生命健康拴在医生的裤腰带上,这是最不靠谱的行为,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二则,坚持养生

我一直认为,思想比行动更重要。我推广中医,我推广的不是中医的某个治病的药方,而是中医理念。正确的理念远远胜过明确的药方。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喜欢中医,接受中医,并且都能因中医而找回健康。所以,我努力写作文章,传播中医的正信正念。我相信,只要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行动。

养生亦是如何。想获得健康,就一定要养生。如果说养生是因,那么健康就是果。反之,不养生是因,那么疾病就是果。有果必有因,种下养生的因,得健康的果;种下不养生的因,得疾病的果。与其在果上抱怨,不如在因上预防。

人到中年,生命活力已经开始下降了。此时若能坚持养生,必然远离疾病。反之,有些年轻人自觉身体尚好,于是各种折腾,表面上看暂时没有生病,但生病的种子已经播下,早晚会结成疾病的果。

由此说,为了健康,我们要坚持养生。养生不松懈,那么,结果就一定是美好的。

三则,正确的思想

我们养生的一切方法都应该以正确的思想为前提。何谓正确的思想?我们不妨听听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的话:“如果不能控制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会控制你。”

比如,晚上明明要清淡饮食,少吃点,以调养脾胃,帮助减肥,但我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堕落的思想控制了我的行为,结果晚上我吃烧烤,喝啤酒,甚至通宵玩乐,那么,再如何精美的养生计划又有什么用呢?!

我的观点是,没有严格的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有更好的健康。生活中严于律己,积极养生,才能在未来收获到健康。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思想不正确,不能坚持养生,导致身体状态下降。

基普乔格有十二字箴言:耐心、忍耐、勤勉、希望、信仰、自律。我认为,这十二个字不仅适用于跑马拉松,也适用于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任何事情。当然,也适合于我们养生。

四则,正确的养生方法

养生,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我的观点是,按照《内经》的理念去做,就是正确的。

一方面,要养形。《内经》明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些思路和方法都是养形的。如果养的好,就能“形与神皆俱,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可以健康地活到天年。

另一方面,要养心。养心,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调畅情绪。比如,若某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继续纠结。表面上看是就事论事,其实是放不过自己。自己的心不安,导致五脏六腑皆失其和,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所以,事过则心亦放下,这对于健康非常重要。养心的至高境界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到了这个境界,外境不能扰心,内心静而安,百病不生,身心归于和谐。养生,养的就是生命活力,如何养生。

养生知识

养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养精、气、神。因为生命即是精气神的统一。养生的最高效果即是让精气神平衡,使人体脏腑保持旺盛的生理功能。上述的《内经》观点即是养精气神的方法。大体来说,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顺应四时以养精气神。

简单来说,即春养肝木之生,夏养心火之长,秋养肺金之收,冬养肾水之藏。四时养生各有方法,《内经》有明确的说明。比如,现为夏天,夏天养生的原则是“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意思是说,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太阳。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时令,保养夏长之气的方法。

小结:

养生,不是盲目补充营养或吃保健品,这样做其危害甚大。一方面,可能导致营养素摄入过多,会消耗脾阳,导致脾虚;另一方面,某些营养素摄入超量还可能引发毒副作用。养生,其实只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坚持运动。不要迷信营养学,现代营养学根本就是个假说,过度关注营养导致慢性疾病高发。

有人问,又想健康,又不想辛苦地养生,有没有这样的办法呢?我的答案是:没有。健康源于自律,一个绝不自律而肆意折腾的人,肯定健康受损。

对于多数大病重病来说,疾病不是突然降临的,疾病往往源于潜移默化的一些错误的生活习惯。换句话说,大的疾病都是自己造成的。长期以来自己不肯养生,造就了大病的因,最终结成了大病的果。进一步说,患上大病多是不自律的人,因为养生即是一种自律。我们要预防疾病,要健康,这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养生,养的就是生命活力,如何养生。